宝钢用制度体系打造创新之基
稿件来源:本报讯
第二次以 “蓝领创新”的采访主题走进宝钢采访,记者感触颇多。宝钢已经建成一套由研究开发、工程集成、持续改进三部分组成的全员技术创新体系,并形成了较完备的运行机制。岗位创新重点聚焦于持续改进,充分发挥一线职工的主体作用,激发创新活力。 凭借该制度体系,岗位创新已经成为宝钢的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根基。宝钢用了只占全钢铁行业7%的产能,却创造了行业27%的利润,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保持同行业绩最优的目标,利润总额在全球钢铁企业中排名第二。 宝钢股份不锈钢事业部炼铁厂高级点检员卢江海创新工作室,一年内提出13条合理化建议,创造26项实用专利、4项发明专利,被同事誉为“金点子大王”。 宝钢的岗位创新有着丰富的活动形式与载体。宝钢建立了以开放性岗位责任制为基础,职工创新小组为团队组成的基层创新活动组织,使职工在标准化作业基础上留有创新的空间,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组建创新小组,实施跨专业、跨岗位、跨区域的联合攻关。宝钢建立了子公司层面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以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开展团队创新,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突出问题。 宝钢股份冷轧厂设备点检员高玉强创新工作室,一年内帮助51位职工实现岗位创新 “零突破”。建立了集团公司层面的职工创新活动基地,为职工岗位创新搭建平台,为开展跨厂际交流与合作、创新成果推介与转化提供支撑。 配套的职工创新制度,为职工岗位创新的规范和促进提供了保障,目前宝钢已经形成从10元~100万元全梯度的奖励。宝钢建立的岗位创新评价激励体系,从物质和精神激励两方面分类设立奖励渠道。 职工岗位创新累计里程制 (俗称“铁马制”),将专利、技术秘密及其在内部实施和技术贸易中创造的价值,按照不同权重系数进行积分排序,使知识产权成为衡量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和贡献度的一把尺子。 宝钢先后制定了 《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及技术改进管理办法》、 《专利管理办法》、 《技术秘密管理办法》和 《先进操作法申报评审办法》等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将职工岗位创新活动纳入专业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要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载体、全梯度的创新制度,组织运行网络更为重要。宝钢建立了层级制、矩阵式的岗位创新运作体系,推进职工岗位创新。宝钢每年制定技术创新计划,将目标自上而下分解下达到生产单元,指标纳入领导人员绩效考核。 宝钢职工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审议、评价职工创新发展规划、相关制度和活动绩效,各单位职工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职工创新管理办法和工作计划。同时,全体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参与创新,形成了上下联动机制。各职能管理和技术部门则发挥管理、技术优势,支撑职工岗位创新。(本报记者 孙郁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