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自主汽车品牌的“安全魔咒”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1年对自主汽车品牌来说,真是悲喜交加的一年。悲的是,政府一直要支持发展的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被外资品牌活生生地挤掉了不少,未来生存空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喜的是,自主品牌的坚强和执着,使得它们开始真正打破一度备受嘲弄的 “安全魔咒”。 2011年12月29日,在天津的中汽研碰撞中心,吉利帝豪EC8、比亚迪S6、江淮和悦都获得了五星碰撞评价,其中吉利帝豪EC8更是以49.6的总分取得自主品牌车型碰撞的最高成绩,累积分数超越了多数合资品牌车型。 从C-NCAP的历次碰撞统计来看,目前已知碰撞并获得五星安全评价的本土车型还有吉利熊猫、长城腾翼 C30、奇瑞 A3、帝豪EC718,以及上汽名爵MG3、荣威350、荣威550、广汽传祺等。这些众多五星自主品牌车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自主品牌已经在安全方面打破了长期扣在脑袋上的“魔咒”——自主品牌就是不安全的“易拉罐”。 众所周知,在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心里,对我国自主品牌车型缺乏认知,低价低质及不安全成为人们对自主品牌已经固化的印象。但是,随着自主品牌的研发深入,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认识,并要在心里接受自主品牌已经能够制造安全汽车的概念。 此次碰撞的结论已经能够很好地说明,自主品牌车型完全具备安全技术实力。如果这些数据还不足以让某些人信服,还可以晒一晒在号称最严格的洋碰撞中自主品牌的表现:吉利帝豪EC7获得欧洲NCAP的四星成绩。这还能说自主品牌不够安全吗? 其实,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技术认识不够,往往与听到片面的宣传有关。在一些合资品牌的销售店中,某些销售人员会向消费者传达这种理念:自主品牌车型最不安全;在一些能够主导消费方向的领域,如公务车采购,也受到这种片面宣传的影响,将自主品牌划在采购体系之外,无形中对消费者的选购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 事实胜过雄辩。在众多数据和真实的碰撞试验面前,整个汽车行业对自主品牌需要重新认识,再也不能停留在过去的历史印象中。 本报记者 曾才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