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轻工业国外市场依存度降低
稿件来源:本报讯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最近在京发布了 《中国轻工业竞争力报告 (2011)》。 《报告》显示,轻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国外市场依存度持续降低。 《报告》还显示,制盐、制糖、制笔、电动自行车、家电五个行业的十强占行业的总产值都超过了40%,制盐更是达到了79%。衡器、酿酒、化妆品、钟表、自行车、缝制7个行业的十强集中度也超过了20%。说明大型企业在行业的龙头引领作用日趋显现。 《报告》以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数据为基础,以中国轻工业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平台为依托,梳理出2011年中国轻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规律的同时,重点对产业竞争力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并做出综合判断。 《报告》以 “调结构、转方式”为基调推出了适合轻工行业自身特点并且具有引导特征的轻工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一般评价中存在的重规模轻效益、重体量轻品质、重当前轻发展的问题。 《报告》把轻工业2011年竞争力的体现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行业优势特征鲜明,重要地位得到巩固。2011年轻工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6.47万亿元,同比增长29.3%,实现利税1.5万亿元,同比增长31.65%。轻工业以资产仅占全国工业的14.3%的占比,实现了利润总额占全国工业18.3%,产值占全国的19.3%,就业占全国的24.9%。 二、出口大国地位稳固,竞争水平整体提升。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轻工业出口保持了25.6%的年均增速,2011年完成出口4331亿美元,占全国的23.34%,比2010年增加了0.81个百分点,实现顺差3275亿元,占全国比重由2010年的1.42倍上升到2011年的2.11倍。在进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方式占到了59.8%,比2010年增加了2.4个百分点。 三、结构调整效果显现,运行质量明显改善。轻工业结构调整中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持续降低,2011年轻工业对外依存度是21.24%(不含大食品),比国际金融危机前2007年的31.47%下降了10.23个百分点;二是国内产能转移的速度持续加快,东部产能由2007年的74.95%下降到2011年的64.8%,下降了10.1个百分点,同期中部地区产值占比由16.2%上升到23.6%,提高7.4个百分点。 四、产业内生动力增强,优势产业引领发展。2011年,轻工各行业总产值都有较快增长,塑料、食品、造纸、家电、皮革、五金、酿酒、电池、饮料、家具等十大行业产值均超过5000亿元,占全行业的56.2%。其中饮料制造 (含酿酒)、衡器产值利润率超过9%,自行车、食品制造的产值利润率的增幅较大,分别为23.59%和13.28%。 五、内资企业地位提升,骨干企业作用突出。2011年内资企业在市场上表现强劲,企业总数占比为69.4%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3.28个百分点,企业平均规模1.63亿元,平均利润1014万元,与2010年相比分别提高了33.54%和42.41%,利润增幅超过产值增幅8.87个百分点。2011年小型企业平均利润647万元,增幅达到了44.97%,产值利润率为5.75%,大型企业平均利润3.14亿元,尽管增速只有15.88%,产值利润率达到了8.36%,是小型企业的1.45倍,龙头企业作用明显。 《报告》还分析了影响轻工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其中带有共性的问题:一是2011年轻工业利息支出占费用比重为9.24%,比2010增加了1.25个百分点,增幅达到40%,其中羽绒、造纸行业负担最重,利息占费用比重分别为23.84%和20.48%。二是受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影响,部分产业比较优势正在削弱,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逐步显现,部分行业效益出现明显下滑,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更加迫切。(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