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沪牌回归公共资源的期待
稿件来源:本报讯
上海抑制车牌价格过快上涨的新政公布之后,连续上涨7个月的私车牌照价格终于开始回落。6月上海私车额度拍卖结果显示,最低成交价5.58万元,平均成交价5.82万元;较上月分别下跌8200元和6140元。业内人士表示,6月车牌价格跌幅超出预期, “沪牌四条”新政效果初显。 今年前5个月,上海私车牌照拍卖价格月月创新高,并于上月创下最低成交价6.4万元的最高纪录。资料显示,从去年11月开始,上海车牌价格已连涨7个月,最低成交价从4.57万元跃升至6.4万元,大涨1.83万元。 上海车牌价格过快上涨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上海交通部门6月宣布计划采取四项举措来抑制车牌价格过快上涨。纵观上海车牌拍价历年几次大幅涨跌,似乎凸显了一个规律:车牌拍价的涨跌,与私车消费、宏观经济等因素都有关联,但受到最直接、最明显影响的因素,便是政府对私车牌照管理政策的波动和投放额度的变化。上海是国内唯一实行私车牌照限额拍卖的城市。这一借鉴新加坡模式的做法,在各地的质疑声中坚持执行了14年。有关方面曾表示,这是上海在目前交通现状下能够采取的暂时且有效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的确控制了机动车的过快增长。 然而,车牌是一种公共资源,是方便政府管理的凭证,怎能转变成增加公民负担甚至用于牟利的商品、投资品呢?所以,多年来要求上海车牌回归公共资源的呼声不断。车牌拍卖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不仅限制了汽车市场的发展,也使上海流失大量税费。 近几年来,随着车牌拍卖价格过快上涨,一些车主转而前往周边省市上牌,机动车和道路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难度增加,并滋生出异地违规上牌的 “灰色产业”;为控制总量,上海有关部门不得不削减外地车辆路权,对外地车的限行,又引起上海与外地的矛盾,车牌拍卖已经遭到其他城市更多的质疑。 今天的上海人,对于车牌,怀着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情。虽然拍牌要花费较高的成本,但车牌逐渐成了一个可以保值增值的投资品。 “买车牌能保值,绝不能等,越等越贵。”这句话代表了众多上海人长久以来的想法。正是基于这种“今后更贵”的预期,不少车主一直选择“咬牙”尽快掏钱买车牌。等买回了牌照,反而很乐意看它越涨越高,今后抛出去还能挣钱,就和买房子一样。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种 “围城心理”,在已拍牌者和未拍牌者之间加剧了某种利益对立;而随着政策的推行,拍牌者人数已增至数十万人,改革的风险和成本也在不断增大。 车牌拍卖能否就此废止?有迹象表明,管理者已在研究相关问题。专家指出,政策的取消同样不能简单化,政府需要辅以配套措施,提高排堵保畅的实效。同时,由于一度的 “黄金车牌”成了 “废铁”一块,对旧牌车主的补偿方案也不能缺失。当然,车牌作为道路使用权限的凭证,如何淡出如今的 “保值投资品”角色,回归公共资源的本来面目,是摆在政府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李永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