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轮集团:三个转变促企业核心能力提升
稿件来源:本报讯
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目前仍在发酵中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影响,蔓延全球的经济寒潮俨然没有任何退去的迹象。不仅如此,对于危机终结点方面判断的莫衷一是,更放大了这场危机的杀伤力。在国内,随着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刺激政策——投资拉动,正逐渐失去效应,保持经济增长的方式同样变得难以确定。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微观层面的艰难在短期内是难以摆脱的。这也包括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在服务于那些周期性较强产业的装备领域,今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也因如此,对于一些仍能保持良性增长的企业而言,就显得更为不同寻常了,比如像烟台冰轮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冰轮集团)。 今年1至5月,烟台冰轮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利税2.92亿元,同比增长37%;完成工业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30%。 事实上,一向禀承稳健作风的冰轮集团恰恰是从全球金融危机暴发后的2009年起,才实现了对企业营业收入 “天花板”的实质性突破,以下数据足以说明问题: 2008年,冰轮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6.84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1%;实现利税2.04亿元,同比增长11.6%;完成工业增加值3.96亿元,同比增长5.8%。 2009年,冰轮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57.9%;实现利税3.45亿元,同比增长68.8%;完成工业增加值5.04亿元,同比增长27.1%。 2010年,冰轮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36.2%,实现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68.8%,完成出口交货值9.2亿元,同比增长64%。 2011年,冰轮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24.9%,实现利润4.42亿元,同比增长35.4%,实现利税5.71亿元,同比增长34.5%,完成工业增加值9.79亿元,同比增长22.4%。 作为中国工商制冷空调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冰轮集团拥有其独特的气质,用业内人士的话说,这与冰轮集团于元波董事长一向做事缜密且务实的风格直接相关。 “只做企业最擅长的事”,绝不轻易铺摊子,绝不盲目投资于那些不熟悉的领域,是冰轮集团的基本价值观。这或许又一次印证了 “只有那些具备强大产业链控制力,在营销及系统化的现代服务等环节构建出良好盈利模式,对纯粹规模扩张有坚忍克制力的企业,才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观点的价值所在。 当然,冰轮集团在核心业务工商制冷及空调外,还涉及电站设备、密封材料、铸件、塑料型材等产业,算得上是一个主业比较突出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不过,其多元化架构的形成,更多的是由政府行为等历史原因所造成,而非主动选择的产业格局。也许因为这一点,冰轮集团目前所涉足的产业大多处于良性运转状态的现实,就更能体现其难能可贵。 事实上,任何显性结果的后面,都包含着内在的必然性。而积极推进三个转变,就包括在那些形成冰轮集团目前局面的必然性之中。
从合资合作向全面融入全球化转变
冰轮集团是一个具有50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曾享有过 “125”压缩机的辉煌,也经历过营业收入长期停滞不前的困惑与尴尬。 随着市场的全面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冰轮集团所涉及的产业大部分进入了全球化的竞争态势。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与一致性是决定其是否有能力参与市场份额争夺的关键性因素。而当时的冰轮集团在这方面与外国先进水平显然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借势发展就成为了一种必须的选项。大胆而积极的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冰轮集团技术和产品水平升级的重要内容。 1995年,冰轮集团下属的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顿汉布什公司合资组建了烟台顿汉布什工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全封闭螺杆系列冷水机组、风冷热泵机组、离心式冷水机组及空调末端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996年,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荏原制作所合资成立了烟台荏原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吸收式制冷机、吸收式热泵机组、离心式制冷机、螺杆式冷水 (热泵)机组、冷却塔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004年,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与韩国现代重工业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烟台现代冰轮重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发电和热电联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气—蒸气联合循环发电用余热锅炉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与此同时,在冰轮集团的倡导下,集团所的其他企业也与国外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这一系列举措,使冰轮集团在技术和产品上与国外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迅速缩短。 产品及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给予冰轮集团实施 “走出去”国际化战略以有力的支撑。截至目前,冰轮产品已销往欧洲、亚洲、中南美洲、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海外客户600余家,在俄罗斯、秘鲁、印尼、泰国、伊朗等20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2011年,冰轮集团完成出口交货值10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21%。 为了实现在相关产业领域进入国际第一阵营的目标,冰轮集团不断推进国际化战略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包括在海外投资建厂及跨国并购等内容。更多的、全方位的参与及整合国际产业资源,已使冰轮集团的产业经营力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层级。
从消化吸收向扬弃升华再创新转变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冰轮集团的产业竞争力得以迅速提升。但随着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不断增强,从外部持续得到技术的难度逐渐加大。而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行业技术发展的停滞抑或是发展缓慢都意味着企业将很快失去持续发展的源泉。基于此,冰轮集团着力于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向扬弃中的升华转变。为此,冰轮集团多年来投入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6%以上,并在企业内形成了创新的氛围和机制。 在 “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氛围中,企业在基础研究及节能、环保、低碳等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其中,冰轮股份公司自主研发的系列螺杆制冷压缩机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制冷效率比国内同类高端产品高6%以上,该系列产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项目;在自然工质二氧化碳的应用技术方面国内首创,在减少大气臭氧层破坏和缓解全球变暖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为制冷剂替代带来了一场革命,得到了联合国多边基金组织和国家环保部的高度认可,并获得中国制冷行业单笔数额最大的专项赠款;与中科院合作开发的煤层气液化制冷设备项目被列入国家 “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 目前,冰轮集团已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国机械工业制冷空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五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七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8套国家认证的制冷空调产品及系统性能试验装置;拥有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36项; “十一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12项、省级科技项目29项。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更高层次技术研发平台,已列入了冰轮集团的议事日程之中。显而易见,营造一个更为开放的、包容的、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体系与平台,已成为冰轮集团长期致力的重要工作。也只有如此,才能为其更宏大的产业抱负构建坚实的基础。
从单纯制造向现代服务制造转变
长期挣扎于价值链低端是当下国内装备制造企业普遍的生存状态。而产品制造前后端的服务性增值,则是国内企业与工业发达国家企业之间最为明显的差距,同时,也是国内装备制造企业提高其附加值的潜力所在。更多需要调动 “智力资源”的现代高端服务制造,应该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之一。 冰轮集团对此不仅有着充分的认识,并且已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使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得以改善和提高。冰轮股份公司为此就专门组建了技术服务公司,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围绕产品交付前的技术咨询、系统集成设计和交付后的三包服务、技术培训和维修维保等,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业务,并收到了显著效果,2011年服务性收入已占到集团公司营业收入的15%。 应该说,目前在冰轮集团,持续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已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而通过围绕节能、安全、环保领域的设备和系统升级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为存量客户提供增值、超值服务,将成为冰轮集团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邓继跃 王旭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