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莪
简 介
杨士莪,1931年生于天津市。我国著名的机械与运载工程专家,中国水声科技的主要开拓人之一,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第一批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船舶组专家、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兼职委员、哈尔滨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老人,衣着简朴,个子不高,骑着一辆旧自行车,眼镜用链子挂在脖子上,谁能想到他就是中国水声创始人之一,我国第一次南海水声科学考察队队长兼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工程大学水声研究所所长、我国水声科学的奠基人——杨士莪院士。
开辟鸿蒙 功不可没
1953年,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新中国成立了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科学技术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其后,这所赫赫有名的 “哈军工”培养了包括两弹元勋在内的30多位两院院士、100多位省部级领导、200多位将军、1000多位所(校、厂)长 (总工)和10000多名高级技术骨干,产生了数十项 “共和国第一”,为国家建设和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哈军工”创立之初,网络天下英才,杨士莪就是这个时候从清华大学物理系走进了 “哈军工”,进入海军工程系任教。
当时我国年轻的海军,需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得更加强大,国家提出了研究水声科学的计划,这是一门重要的国防学科。但当时,新中国的水声领域还是一片空白,成立之初的水声设备专业更是一无所有 (无人、无物、无教材)。随着国家科学发展规划的制订,杨士莪闯入了这一科学领域。
1957年,作为 “拔青苗”选出来的百名人才之一,杨士莪被派往水声专业开展较早、技术较先进的前苏联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进修,这次学习不仅使他学到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了解了世界在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更为重要的是使他开阔了眼界,具备了独立从事高科技研究的能力。
回国后的杨士莪针对专业覆盖面广的特性,按照学科建设和国防需要,积极参与,迅速将原来的水声设备一个专业拓展为包括水声物理、水声换能和水声设备三个方向在内的为国防建设服务的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水声物理专业,揭开了培养高级水声专业人才的新篇章,为该专业培养了第一批技术骨干及年轻教师队伍。同时,他深化理论研究,著书立说,陆续编著出版了 《声学原理》、 《水声传播原理》等一系列我国最早的水声理论著作,其 《水下噪声学》更是国际上最早集中论述水下噪声机理之作。 “开辟鸿蒙,功不可没”,我国水声界至今都奉杨士莪为 “引路人”。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1959年,杨士莪参加了中苏联合南海水声考察,在这次考察中,他出任考察队中方副队长,这一年,他年仅28岁。碧波万顷,起伏错落的珊瑚礁,丰富的海底资源,使杨士莪激动的心中又有几分沉重。他期盼着我国自己的水声科研队伍尽快成长起来,渴望着将来由我们自己的考察船游于中国海域。这次是依靠苏联的设备,以水声物理为主完成了我国历史上首次水声考察,杨士莪通过考察实践和讲学,开始培养我国水声专业骨干,揭开了我国水声事业全面发展的序幕。
中国的海洋,一定要由中国人自己来掌握!
科学家的头脑中总是有一个个瑰丽的梦,又在艰辛而执着的科研探索中把梦变成现实。
1994年4月,当一支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水声科学考察船队驶入中国南海时,十年磨一剑,站在甲板上的杨士莪,心中洋溢着圆梦的欣慰。这次大型深海水声考察完全由我国科学家指挥和实施。考察队队长和首席科学家是杨士莪。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南海水声考察相隔的二十多年里,杨士莪作为总体组组长,领导数百名水声工作者完成了我国洲际导弹海上打靶水声测量系统,为我国首次洲际导弹在太平洋发射试验成功建立了殊功。杨士莪在总体方案设计、高速运动物体击水特殊性研究、随机投弹测定海底基阵方法、深海水声测距精度与声线弯曲修正模型、谎漏报信号处理专家系统模型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上世纪80年代,杨士莪主持组建哈船院 (现哈工程大学)水声研究所,率领一批科学家相继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应用于不同对象的水声定位系统,其中 “水声高速目标跟踪定位与引导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次南海水声综合考察,一方面要获取大量宝贵的资料,另一方面是要培养锻炼一批跨世纪的青年水声科技人才。在筹备考察期间,杨士莪担任技术组长。频繁奔波于北京、广州、湛江等地考察调研,亲自起草编写了 《南海重点海域水声综合考察论证报告》、 《实验大纲》、 《实施计划》等重要文件。国家为这次考察准备了整整十年,原国防科工委、海军、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投入近百台套大型设备,全国几十个单位的众多科研人员参加考察。
南海的酷热,使考察人员备尝海上作业的辛苦滋味。在杨士莪的主持下,我国首次远海水声综合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考察使我们掌握了我国典型海域水声环境特点及主要参数规律,提高了海洋水声条件预测和重点海区建模能力,也为祖国领土完整和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杨士莪的名字无疑将载入中国海洋科技发展史册。
浩瀚的大海,为科学家们展示了内涵丰富的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当年苏联人在杨士莪身边秘密进行的舰船噪声研究,杨士莪已在国内将这个领域开展起来,而且走到了国际研究的前列。他作为原国防科工委水声专业组组长,大力倡导和推动我国舰船噪声治理工程,并在哈船院 (现哈工程大学)主持建设了我国第一个重力式低噪声水洞,首创水洞噪声测量的混响箱法。美国著名的泰勒研究所原所长称誉其为 “国际级成就”。当许多国家为战略海区至今留下的水雷感到困惑时,杨士莪又把目光扩展到探雷技术领域,他在流体界面附近物体声散射特性与分析方法、有限长弹性圆柱高频谐振分析、水雷和随机目标衍射特性辨识、极近场目标散射理论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他还指导开展了高分辨力声纳技术、声纳图像信息识别、条带多波束测探技术等高新技术项目和课题研究,并硕果累累。他倡导并组织国内有关单位参加的 “掩埋水雷探测研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光阴荏苒,在被称为 “海洋世纪”的21世纪,中国的水声领域从无到有,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在这段历程中,杨士莪院士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仍然是那么朴素而淡定,就像他从事的水声专业,正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张石梅 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