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首届中国 (北京)汽车智能化发展与应用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数据管理部副处长李伟利做了 《运用汽车智能化系统提升驾驶安全性》的演讲。
李伟利认为,近几年随着汽车电子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正在成为研发重点。福布斯评选的十大安全技术里面基本上都是与智能化相关的。排名第一位的稳定控制系统和第二位的防止碰撞系统,都是实现汽车智能化相关的汽车安全技术。包括智能安全气囊、汽车翻滚保护系统,这些都是汽车智能化所应用的结果,当然有些产品还没有大规模应用,但这些应用方向是未来在汽车安全方面研发的重点,各个汽车厂商也在应用不同的手段提高汽车安全。
李伟利在演讲的报告中阐述了汽车智能化在汽车安全方面的作用。他介绍,从主动安全来看,非常典型的就是智能探测和反应系统。像制动汽车智能化系统,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一个是追尾预防制动系统,作用是预防与前方的车辆碰撞,包括了距离的探测和一定程度的制动系统;第二个阶段是后车追尾预防系统,主要是预防来自后方车辆的碰撞,给后方车辆提醒,自己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现在最新的阶段就是预防连环相撞系统,在高速上经常看到连环追尾,现在的技术就是在这方面所有进展,有些产品已经应用在高端的车型上。还有距离预警系统,前碰撞、后碰撞和连环碰撞都会用到距离预警系统。另外是对人离车距离的探测,还有对人的瞌睡提醒系统,跟距离预警系统是匹配的,如果车辆到一定程度你不刹车,或者睡着了或者接电话的时候,它会提醒你,或者实在不行它会自动刹车。可见,没有电子的发展,主动安全是无法象现在这样的发展。
在汽车智能化系统的被动安全方面,他介绍说: “比如说安全气囊,智能安全气囊和非智能安全气囊的区别就是,智能安全气囊能够探知驾驶者的状态,所采取的气囊打开方式是不一样的。另外,智能安全气囊在被动安全中的应用就是紧急响应系统,在发生碰撞的时候车辆会采取一些自动的防护措施,比如自动开启车内的大灯,自动解除车锁和开关电源,防止车辆的燃烧,这些技术在其它产品领域也在应用,在汽车当中这种产品应用还是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对于汽车智能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发展趋势,李伟利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一是法规标准要求,尤其是汽车安全技术。从国外的发展角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国家技术法规的推动,像行人保护系统、预警系统、酒驾探测系统,这些应用于车载信息系统上的技术应用,国外有些产品已经在做相关的研发和示范。未来法规要求要考虑这些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技术也需要法规的进一步推动,它的应用才会更加广泛。
二是技术性能的提升。无论什么产品,技术服务只能应用于小批量产品上,它的市场前景是比较小的。
三是成本。成本对于智能化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非常重要,因为汽车是规模化产品,大众消费品,成本是非常关键的。比如国外的一些产品,某一项技术,比如达到安全范围,需要装很多的摄像头,一个摄像头可能不太贵,但要实现这个安全性,这个成本就非常高,它的实际应用价值短时间内就不能大面积铺开。
四是市场认知。技术比较成熟了、成本也可以了,那么更重要的就是市场的认知。如果装不装大家觉得没什么,那么对这个产品的推广是非常不利的。像儿童座椅,现在我们国家对儿童座椅方面的要求还非常少,所以做儿童座椅在接受度方面没有大幅度的提高。
未来智能化交通能够实现什么?李伟利表示,智能化交通实现的就是零伤亡,这是终极目标,当然这不仅仅是指现在车内的零伤亡,包括车外的零伤亡。对于行人的保护现在才刚起步,未来汽车智能化应该实现汽车零伤亡。这单单靠车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建立一个智能的交通系统,包括车、路、人相结合,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他认为,未来的汽车是以智能化为主导的市场,汽车的未来是智能化的交通。 (本报记者 祁晓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