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源市电机厂机器轰鸣的车间,年届67岁的范金辉回忆起创业之初的情景,禁不住泪流满面。他向记者介绍说,当时因企业面临困境,只能自寻出路,压力巨大,但多数职工并不能理解,纷纷到相关部门告状。再加上家人的担忧,创业之初的艰辛和酸楚真是难以言表……
孤注一掷的倔强 九年前,已经58岁的范金辉走进了辽源市电机厂。当时,企业濒临破产,正在进行改制。虽然名册上有近千名职工,却仅有70余人坚持上班。但就是在这样一种状况下,范金辉不顾家人的劝阻,竞拍下这家企业,成立了辽源汇丰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58岁创业,算得上孤注一掷了。为了寻找适合企业生产、又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公司创建之初,他跑了国内10多个省市,调查了解市场。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随着物流业快速发展,国内外节省能源的纯电动叉车发展前景广阔。于是他就把生产叉车用电动机作为主打产品,开始进行研发。为此,范金辉与10余名技术人员连续几个月蹲在车间里,直到第一台样机生产出来,他才稍微松了口气。两年后,国内最大叉车生产厂之一的杭州叉车股份有限公司同范金辉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随后,又有多家叉车生产厂家与其开始合作,公司的产品渐渐供不应求了。
永不服输的追求但范金辉并没有就此满足。2008年,当他得知日本的一家企业正在寻求新的电机配套厂家后,立即赶到了其驻京办事处。由于对技术及质量要求高,起初对方并不看好范金辉的这家小企业,只是因为托朋友找了关系,对方才同意试一试。回到辽源后,范金辉又一头扎进了车间,没想到样品出来后,现场测试时电机不仅声音大,还到处乱蹦。当时,范金辉发现对方看他的眼神充满了轻视,而他则是一头大汗。有了这次教训,他又从基础着手重新研发,当再次将样品拿到对方面前时,各项指标全部合格。如今,公司每年都向日本出口电机2000多台,年出口创汇近百万美元。
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后,范金辉又开始着手考虑产品自主创新。几年来,根据市场的需求,他瞄准全球新兴的绿色、环保、新能源电动汽车,先后开发研制了XQ、XQD系列直流牵引电动机和电动叉车用交流变频电动机等近百个新产品。
记者手记 已经58岁的范金辉,在已近花甲之年毅然选择重新创业,其勇气和胆识不能不令人钦佩。这一典型事例同时也说明,如果决心想创业,什么时候都不晚,关键是看准了、豁出去。(本报记者 王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