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重金建牧场 新希望押宝鲜奶产业
稿件来源:本报讯
“我们位于云南曲靖的 ‘陆良牧场’已进入建设阶段。”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席刚日前在北京向本报记者透露,“未来3~5年,公司将在四川、云南等地新增设3个万头奶牛养殖带。”席刚说。 据了解,该公司此轮为养殖带投入的资金将超过10亿元。在中国乳业行业危机频发的今天,不少乳企因市场不旺,在牧场建设方面低调不前,而新希望乳业的大胆出招引发关注。 “我们历经几次乳业危机考验,没有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充分证明了先牧场后市场的战略是正确的。”席刚希望巨额投入可以让新希望乳业成为业界有影响力的集鲜奶、酸奶、乳饮料为一体的综合性乳品加工企业。 “迷你”牧场重整奶源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牧场建设总体规模巨大,但新希望乳业并非片面追求单体牧场的规模效应。 “陆良牧场首期建设养殖规模为3000头奶牛,属于典型的 ‘迷你牧场’。”新希望乳业昆明雪兰牛奶责任有限公司的奶源负责人陆永国告诉记者,新希望将在陆良建成由3~5个这样的 “迷你牧场”组成的牧场带。 这种新模式是新希望乳业最新的奶源基地建设战略部署,也打破了业内竞相建大规模牧场的做法。 “我们绝不跟风建设所谓的万头牧场。”席刚表示,将在云南、四川等地新建3个万头奶牛养殖带,最终形成每个分公司都有3~5个牧场,形成聚落式万头奶牛奶源基地,从而为其加工生产乳品提供优质充足的奶源。 为何新希望乳业如此钟情 “迷你”牧场,而不通过集中饲养来节约成本? 席刚回应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规模太大,防疫风险难以避免;二是大牧场都是企业投资,封闭式管理,当地老百姓难以参与,像陆良牧场这样的规模,不仅老百姓可以参与合作,更重要的功能就是建成当地示范养殖的培训基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席刚看来,中小型牧场可为当地老百姓提供科学养殖示范作用;三是牧场规模过大将导致排污难度增大,不利于环境保护。 “尽管建立中小规模的牧场会增加不少投入,但这样做是值得的,我们不仅可以保障奶源的安全优质,还履行了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席刚说。 选址遵循 “三大原则” 事实上,尽管经历了几轮乳业危机,各大乳业在牧场建设上加大了投入,但中国奶源现状仍不容乐观。新希望给记者提供的一份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的奶源只有30%的牛奶来自牧场,有约70%来自散户,来源复杂也造成了不可控因素增加。 “作为城市型乳企,我们与很多牧场不同,要求奶源接近市场。”席刚表示,新希望乳业牧场的选址条件十分苛刻,必须遵循 “三大原则”: 一是非疫情区,即便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疫情也不行;二是周边没有任何工业企业,若有化工企业就会一票否决;三是水、电、路要通,方便机械化设备的运输,饲料、奶的运输水源要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因为水质会直接影响到奶源。 记者了解到,新希望提出,在每个奶牛养殖带,牧场与牧场之间的距离有严格要求,彼此之间至少相隔10公里,这样不仅奶牛的疫情会有很好的控制能力,更能有效利用当地农业,将奶牛粪便自然还田,也就大大降低了当地环保排污压力。 截至目前,新希望乳业已在全国建立了20余个奶源基地,13个直属奶牛场,300多个养殖小区。 先牧场后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新希望乳业新建牧场重新布局的背后,则是其对市场发起的新一轮争夺。 按照行业划分,我国乳企大致分为全国性乳企和城市型乳企。全国性乳企多以保质期较长的常温奶作为重点产品,而城市型乳企则主打 “新鲜”牌,产品以巴氏鲜奶为主,依托就近奶源就地生产,满足附近区域内的消费需求。 新希望乳业属于城市型乳企,巴氏鲜奶是其主营产品之一。相比于常温奶,巴氏鲜奶最大的价值是新鲜营养,但对奶源、加工、存储、运输半径都要求极高。新希望乳业正是为迎合这样的要求,而决定掷重金新建牧场,进行重新布局。 据新希望乳业方面介绍,常温奶和巴氏奶曾有过激烈的对决。上世纪末,在我国的液态奶消费中,巴氏鲜奶担当市场的主角,巴氏奶和常温奶两者市场比例是7∶3。然而,到本世纪初,因常温奶不受冷链条件限制、方便饮用和风味可调节性等特点,一些乳品企业开始主打常温奶,使得常温奶市场占有率突飞猛进,巴氏奶和常温奶的市场格局巨变,两者比例演变成为3∶7,整个奶品消费结构从巴氏奶向常温奶转变。 对此,中国奶协去年6月再次倡导饮用巴氏鲜奶,并呼吁国家大力发展巴氏奶。加上我国乳制品安全质量几经质疑,消费者开始重新了解并逐渐认同巴氏鲜奶,巴氏奶再次以每年35%的增速反超常温奶,行业估算的市场容量突破140亿元。 “鲜奶的需求还在不断提升,以我们去年8月推出的24小时鲜奶为例,目前每年销量超过1万吨,还在不断增加过程中,这些情况都要求我们提前建设好牧场,才能促进城市型乳企的规模化成长。”席刚表示。(本报记者 陈栋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