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辽宁省汽车发动机增压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现场。
凤城,地处辽宁省丹东市,作为我国三大汽车增压器生产基地之一,这里聚集着180多家增压器及配套企业,拥有各类增压器产品1200余种,年产值20多亿元,年产量100余万台(套),占全国总产量的25%,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前不久,辽宁省凤城的一个举动引起了国内汽车业界的普遍关注:辽宁省以凤城为主体正式成立了 “辽宁省汽车发动机增压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在成立大会上以25家骨干企业与国内8所相关院校,以及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和德国凯策公司两家国外战略合作单位,以共组联盟的形式,向业界宣布凤城将建成以技术为突破口的增压器研发、制造和加工产业集群。
一个县级市,何以能在汽车行业发声?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凤城采访,想一探虚实。
巧抓机遇曾经树起增压器产业旗帜
提起凤城的增压器,也许不少业内人士能够想到的是一个不好的名词——假冒。但如果翻开中国增压器生产的历史资料,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凤城就以国有的凤城机械厂开始接触到增压器这一产品。在国家当时引进包括斯太尔重卡和康明斯发动机的 “四车一机”之后,凤城由于机缘的巧合和企业的积极争取,成为了第一个为当时重庆汽车发动机厂引进的康明斯系列发动机配套的增压器厂商,后来的凤城机械厂也改名叫起了东方增压器有限公司。
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东方增压器逐渐解体,几乎所有原来在东方增压器体系内工作的人都各找出路。大约在本世纪初的几年内,凤城大大小小以增压器产业为生的企业迅速冒了出来,凤城原本由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增压器产业也就变成了民营企业的天堂。在各色民营企业纷纷上马打拼市场的背景下,当时出现一些假冒品牌也就 “在所难免”了。
回到眼下的2012年,坐在记者面前的是原东方增压器总工程师、现凤城市凯驰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和。这位在凤城为数不多的教授级高工,向记者讲述了他所从事了大半生的增压器事业。
内燃机专业科班出身的袁玉和,在凤城机械厂时,听说了当时的重庆汽车发动机厂要寻找康明斯发动机增压器配套厂家,原定配套的无锡动力机厂由于资金问题无法接手这一项目,嗅觉敏锐的袁玉和迅速赶到了重庆。经过与主机厂长达一天的谈判,袁玉和通过辛苦的努力和说服,把这一当时谁也没有接触过的项目拿到手并带回了凤城。
来到凤城的增压器项目得到了辽宁省和当时的国家经贸委、机械工业部的支持,从国家 “六五”计划(1981年~1985年)一直到 “九五”计划 (1996年~2000年)期间,都得到了相应的项目资金支撑。最后,在“九五”期间,凤城向上级报了要生产40万台增压器给汽车行业配套的计划。文件已经报到国家经贸委并得到了资金批复,但由于企业改制等种种原因,原来屹立在凤城的增压器产业旗帜——东方增压器却在大好的前景下自己倒下了。
主力变散户凤城增压器产业面临困境
作为当今汽车产业节能技术的标志之一,增压,尤其是涡轮增压在商用车上已经成为普遍采用的技术。在乘用车领域,以大众汽车为主的汽车厂商,其涡轮增压车型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以在北美畅销的车型通用雪佛兰克鲁兹为例,在其所有售出车型中涡轮增压车型占了80%。
记者翻开国家发改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在鼓励类产业汽车领域的第一项汽车关键零部件中,汽油机增压器即列其中。袁玉和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还在讨论到底是先发展车还是先发展路的问题时,在整个发动机的8种关键零部件中,增压器就排列其中,并且是排在第一位的。
那么,由从来没接触过增压器,到利用图纸资料试制出第一台产品,包括后来的斯太尔发动机的第一台涡轮增压器都是凤城率先生产出来的。按理说凤城应该最具生产涡轮增压器的技术底蕴,那为什么后来又发生了个别企业仿冒别人品牌的现象呢?实际上造成这一问题的起因还要从东方增压器的倒闭说起。
由于东方增压器清产解散的比较突然,而且在最初的遣散政策中明确45岁以上的员工全都要下岗,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东方增压器大批技术骨干和技术工人的迅速流失,袁玉和也不得不提前6年就办理了内退。
树倒猢狲散,原来在凤城靠增压器吃饭的一大批人一下子成为了无业人员。为了寻找各自的出路,原属增压器行业的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在凤城重新拾起了增压器这一饭碗,干配件的、组装整机的,在缺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一家一户干起了作坊式的营生,凤城的增压器产业也由此维持和继续。以往的增压器生产主力军,逐渐变成了以 “散户”为主的生产格局。
袁玉和向记者坦言,这种 “散播”式的生产局面很难形成具有全面技术与核心能力的增压器主机厂,由此也很难带动相关零部件厂家的技术能力提升,因此也就形成了到目前为止凤城的增压器及相关零部件产量虽大,但在增压器整机领域几乎没有为发动机主机厂配套的厂家,都是以售后维修市场为主打。
确实,记者在采访凤城市科技局局长肖福良时了解到,虽然在全国增压器产业中凤城拥有着绝对的整体规模与实力,但创新能力低、品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多以附加值较低的售后维修市场为主的产业形态,一直困扰着凤城增压器产业的持续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成立 “联盟”的主要起因。(本报记者 赵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