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纺织产业转移过程中,更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品牌建设,而社会责任已成为公众评价品牌的基本标准之一。 (资料图片)
为重塑竞争优势,纺织产业大规模的 “西进”征程已经开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瑞典驻华大使馆日前联合发布的 《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影响:以纺织业为例》调研报告显示,近70%的东部纺织企业已经着手或正在计划向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然而,在向西部转移生产能力的同时,东部企业社会责任和环保意识缺失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有序、健康的产业转移意味着企业在合理利用中西部竞争优势的同时,必须充分关注对员工、当地社区以及环境的责任,避免转移前后的责任落差以及在当地经营中的责任赤字。
在记者看来, “不转移污染,不留下责任赤字,培育责任资产”,更应该成为当下我国纺织产业转移的基本理念。
纺织 “西进”正当时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制造业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进行规模化转移,成为颇受瞩目的经济现象。如同在全球化浪潮中成为率先建立国际竞争比较优势一样,纺织服装行业再次成为了这股产业转移浪潮的 “弄潮儿”。
正如孙瑞哲所言,纺织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能够综合发挥东中西部地区的各种优势,不仅有助于优化生产布局,促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而且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中西部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基于此,《纺织工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建设纺织强国纲要 (2011~2020年)》都将产业的健康转移看作促进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产业转移指导目录 (2012年本)》也对纺织产业转移的具体思路进行了明确:东部地区积极发展现代纺织业,形成一批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和总部基地;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棉纺、针织、 麻纺、粘胶纤维,适度发展化纤和产业用纺织品,积极培育服装、家纺品牌,完善现代纺织制造业体系;西部地区利用棉、毛、麻、蚕丝等天然资源,积极承接纺织产业转移,逐步配套化纤工业。
那么,何为健康的产业转移?在孙瑞哲看来,有序、健康的产业转移意味着企业在合理利用中西部竞争优势的同时,必须充分关注对员工、当地社区以及环境的责任,避免转移前后的责任落差。
责任赤字凸显 据了解,此次调研行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与瑞典驻华使馆企业社会责任中心共同组织,历经半年时间,跨越12个省区,共对近50家纺织服装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报告显示,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直接影响之一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使从前背井离乡的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就业本地化,从而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然而,伴随着纺织产业转移进程,一些现实问题也逐步暴露。例如,劳动力和土地供应不乐观,转移相对优势逐渐减弱,环境评价指标的瓶颈约束,企业家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信心不足等,尤其是转入地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应对能力、管理水平和驱动机制与转出地存在较大差距。
中纺联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晖表示,尽管多数地方性政策都明确要求产业转移必须考虑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然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仍然倾向于 “温饱”先于 “环保”,而员工权益、公平竞争及社区参与等社会责任的其他核心要素,在地方相关政策中也鲜有提及,这反映出企业在产业转移进程中更倾向于短期利益或规避现有政策,而忽略本应承担的与相关方之间的社会责任。
举例来说,80%的中西部纺织企业拥有达到环保要求的环境管理系统,而东部地区的这一比例为86%;中西部地区只有16%的员工熟悉与环保有关的工厂要求和生产机制,而东部地区的这一比例为西部的两倍。调研结果还显示,86%的东部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非常熟悉或相对比较熟悉,高于中西部地区80%的比例;64%的东部企业对其供应商提出了社会责任相关要求,而中西部地区的这一比例仅有32%。
孙瑞哲认为,无论是产业转出地区还是转入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挑战的解决和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持续提升都需要当地政府、行业组织、价值链上的商业伙伴等利益相关方共同的长期努力。
“责任资产”不可少 提到企业资产,人们首先会想到厂房、机器和资金等,而近来社会责任也日益成为企业所应该拥有的一项重要资产。
在孙瑞哲看来,作为一个系统性的趋势,产业转移更应从企业和区域行为上升到行业的有序布局,从产能转移上升到 “责任资产”建设这一高度,而“责任资产”建设和管理是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扩大内需、打造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的核心。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开始关注社会责任。雅戈尔集团在新近发布的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表示, “让消费者满意,使合作者发展”是企业的宗旨,为此建立了内外部社会责任沟通机制,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以环境责任为例,雅戈尔在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推广绿色办公政策。
连续五年发布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的华孚色纺也表示,为体现环保社会责任,公司力争使建设项目100%符合环评与 “三同时”制度 (即项目防治污染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并使项目在产业政策、设计规划、污染防控等方面满足国家要求。华孚色纺自2006年开始发力新疆,先后投资建设了阿克苏、五家渠、奎屯三大工业园。截至去年年底,一期工程18万纱锭已提前投入生产,项目结合新疆板块产品特点,使用棉纺行业前沿技术,致力打造 “高效色纺”生产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纺织产业转移过程中,更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品牌建设,而社会责任已成为公众评价品牌的基本标准之一。正如业内所期待的那样,纺织产业转移应该找准定位,与当前的转型升级大势相结合,不转移污染、不留下责任赤字,而产业转移的有序、转移中的提升、品牌和责任资产的建设日益成为行业、区域和企业共同期待的美好愿景。(本报记者 宋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