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美国新兴电动车企业Coda控股公司发布文件称,其破产保护申请已经获得法院批准,其资产将以2500万美元价格售予买家,成立4年其纯电动车仅售出100辆;与此同时,以插电式混合动力豪华轿跑为主打产品的菲斯科也面临着申请破产保护或被收购的悲惨境遇;唯有在电动车领域摸爬滚打十年,且今年第一季度首次实现账面盈利的特斯拉,完成了其第二款纯电动车 ModelS4750辆的超预期销售。
曾被业内誉为美国 “加州电动车三剑客”的三家企业,如今Coda已死,菲斯科奄奄一息,只有硕果仅存的特斯拉熬出了头。
成也好,败也罢,加州电动车三剑客最值得欣赏的一点在于,他们都是2000年之后由一个个怀揣汽车梦的梦幻团队从零开始打造的汽车品牌,都试图打破传统造车理念的枷锁以开辟一个新时代——至少是不同于底特律的加州造车时代。
而 “三剑客”在核心技术、融资渠道和商业模式上所做出的种种尝试和创新,对于全球想要在电动汽车领域有所突破的同行来讲都应该有不少的启示。
Coda
成立于2009年的Coda公司虽以开发纯电动汽车为己任,但其核心业务为电驱动系统,公司的主要专利及技术也集中在该领域。作为 “三剑客”中最年轻的公司,这位后辈丝毫没有展露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
在经历了多次高层人员变动后,Coda在比预定计划晚了两年的2012年,以贴牌生产的模式推出了其首款纯电动车Coda,该车以哈飞赛豹为原型,搭载天津力神迈尔斯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由哈飞汽车制造并贴牌销往美国。
然而,这款平庸无奇的纯电动汽车即使采取了贴牌生产的商业模式也未能显著降低成本,3.75万美元的售价使得其与同样定位于普通消费者的雪佛兰Volt、日产Leaf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其失败的外观设计更是饱受诟病,用美国财经网站BusinessInsider的话说:Coda是一部丑陋的汽车,看上去就好像80年代的丰田花冠。
而Coda的失误不仅在于缺乏吸引力的外观和不具竞争力的价格,其包括电池在内的核心技术均采取外包的生产模式导致了Coda对外依赖度过高,无形中也降低了公司自身对企业运营和风险的控制能力。
在交上了一份累计销量100辆左右的尴尬答卷后,Coda公司无奈偃旗息鼓了。
菲斯科
相较之下,顶着无数光环出生的菲斯科算是小有成就。2007年正式成立的菲斯科并不做纯电动车,而是瞄准了在短时间内更易普及的混合动力车型。其代表作FiskerKarma采用了EVerTM(即 Electric Vehicle extendedrange)——电动增程式专利技术,其外观设计与Coda相比更可谓是貌若天仙了。这样一款好车理应大卖,可设计师出身的创始人之一HenrikFisker却将Karma带入了 “外观流”的歧途。
自2011年开始,FiskerKarma就接连出现质量问题,因冷却剂泄漏、电池缺陷、冷却风扇存在起火隐患等技术原因被迫三次召回。如果说这些尚算 “人祸”,那么飓风 “桑迪”登录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港时 “顺手”摧毁的320辆FiskerKarma则让菲斯科再尝 “天灾”之痛。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