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资重回高增长通道变数仍存
稿件来源:本报讯
刚刚过去的6、7月份,我国利用外资已经连续两个月增速超过20%。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吸收外资经过短暂波动,重回高增长轨道?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吸收外资的短期波动属于正常现象,仅一两个月的数据变化还不足以反映整体走势,也不能表明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利用外资仍会保持如此高增长。 引资连增20% 据商务部统计,6月份和7月份,我国引资月增速分别为 20.12%和24.13%。 “6、7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出现较大增长,一个直接原因是部分投资额较大的外商投资企业出资集中到位,同时也和去年同期单月吸收外资基数较低有关。”沈丹阳表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近两个月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和今年以来外资持续增长的趋势是一致的,今年除了一个月利用外资负增长以外,其他月份都是正增长。 在沈丹阳看来,这表明外商依然看好中国投资环境,特别是服务业投资机会可期,我国利用外资增长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引资一枝独秀。1~7月,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4.7%、11.8%和33%,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83.6%、8.5%和7.9%。 中日贸易增长乏力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7月,全国进出口总额为14.7万亿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8.5%。其中出口7.74万亿元,增长9.5%;进口6.96万亿元,增长7.3%;顺差7865.1亿元,增长33.9%。 对于7月份进出口数据出现大幅反弹,沈丹阳表示,这首先得益于国务院出台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和一系列有强针对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外还有一些因素也是带动7月份进出口反弹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近期全球经济回暖,使得出口及与出口需求紧密相关的加工贸易进口有所改善。另一方面,7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扭转了年初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局面,稳定了出口预期,增强了企业信心。此外,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前7个月,中国与欧盟、日本双边贸易额双双下降,降幅分别为1.8%和8.8%。 沈丹阳认为,中欧贸易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欧盟经济低迷,仍未完全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不仅中国对欧盟贸易额下降,欧盟对其他经济体的贸易额也在下降。 “但是日本除外,中日贸易今年以来一直增长乏力。”沈丹阳直言,其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对欧美出口下降导致从日本进口相关原材料和零部件减少,二是日元贬值造成中国对日出口商品价格上升,三是日本汽车、家电及零部件等商品对华出口下降。 沈丹阳呼吁,中日经贸关系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双方共同精心维护,希望日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为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报记者 宋斌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