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即墨妙府老酒创始人、总酿酒师、高级工程师 于秦峰
“作为生产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墨黄酒博大精深,仅仅熟悉历史文化远远不够,其真正的精髓在于古老的技艺。师徒相传这种方式对传承传统酿造技艺非常有效,但它不适合日益现代化的生产规模。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知识支撑、有规范化的技艺标准保证。”在对北派黄酒文化挖掘梳理成型后,于秦峰果断转身,将主要精力投向即墨黄酒的技术研究上,他在沉思传统和现代如何嫁接改造,期望通过系统学习破解这一命题。传承酿酒传统的同时,于秦峰还带领 “妙府”人不断积极进取,将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不断研发新产品,如精雕、珍品、有机等风格多样的产品广受欢迎。
“妙府”最早形成于隋唐时期一个以酿造和销售即墨传统老酒为主的民间商号,也是山东即墨妙府老酒有限公司企业名称的核心词和最大的无形资产,是中国黄酒的创新品牌。
这个品牌,是于秦峰一手创造的,他把大半生的心血倾注到了振兴即墨黄酒事业上,为振兴即墨黄酒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精工品质 妙府灵魂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质量是命,安全是天。”在妙府老酒的厂区,一眼就能看到醒目的大标语,时刻提醒着妙府人永远将品质标准作为企业发展和生存的根本。
“产品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企业没有退路!质量是老酒的命,也是我的命!”对于产品质量,于秦峰严抓不懈。
于秦峰常常告诫和勉励员工: “诚信危机是致命的危机,它能轻而易举的毁掉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妙府老酒必须恪守传统工艺、精心酿造,让消费者心知肚明妙府要给即墨黄酒正名,要做中国北方黄酒的定海神针”。 “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你们可以不要工资走人,可妙府老酒和我咋办?质量是老酒的命,也是我的命!”山东即墨妙府老酒有限公司百余名员工对于秦峰这句肺腑之言牢记在心,同时,也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员工们自我加压,对生产流程、工艺等精益求精,确保妙府老酒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在这样的理念下,经过10多年的严格质量标准发展,妙府老酒奠定了它在中国北方黄酒行业不可撼动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为标准的起草人,于秦峰用自己的行动恪守这一标准,在原料选择和生产管理中坚持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 “斤米斤酒”的酿酒原则不动摇,在困难面前不为利益所动,坚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所酿造的地道即墨黄酒不断得到大家的肯定,迎来了妙府老酒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为保证企业粮源,于秦峰走遍东北、华北各省,最终选择了气候适宜、无污染的内蒙古、吉林、辽宁投资建立20万亩黍米种植基地,从而为妙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优质米源。
除投巨资建立米源基地外,妙府还十分重视制曲工艺。曲被誉为老酒之骨,骨不 “硬”则酒不香。于秦峰选择当地生产的高筋小麦作为曲培,制曲时,严格遵循 “曲蘖必时”,每年中伏时节,他都要带领企业生产骨干顶着炎炎烈日到乡下踏曲,陈伏三年使用,妙府麦曲的质量因此有了保障。
只有优质黍米,还未必能做出地道的老酒。于秦峰说,做老酒是个功夫活,讲究工艺,即墨黄酒有3000多年的历史,工艺细腻精道,技法环环相扣,操作贵在领悟,火候稍不到位,口感就要变样。口味取决于工艺,工艺取决于功夫,功夫取决于悟性,要酿出地道的老酒,不按工艺做不行,不下功夫不行,没有悟性也不行。
于秦峰认为,六法工艺是古代酿造老酒的标准,也是制定当前即墨黄酒标准的基础,六法工艺中一连出现了六次“必”字,实质是在强调六法标准在酿造即墨传统老酒中的重要性;即墨传统老酒是地域特性产品,所用原料、酿造方法、口味和营养、功效以及文化内涵是历史发展和自然进化共同选择的结果,具有特定的必然性,六法工艺是即墨传统老酒的酿造精髓和延续的基础,篡改工艺或不能严格执行工艺标准,即便叫做老酒,也是徒有其名而无其实。
妙府继承传统,但从不忽视创新,创新是为了更精确的执行 “标准”,当然也是为了更完美的继承传统。于秦峰有一句口头禅:质量是妙府的生命,传统是妙府的根本,创新是妙府的源泉。
陈坛贮老酒,可使老酒更香,这是于秦峰的重要发现之一。这一发现被于秦峰运用到自己的生产上,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有效地弥补老工艺自身存在的不足,而且还能使老酒口味大大改善。于秦峰大胆改进工艺,在妙府生产中全面推行陶坛年份贮存方法,虽然增加了老酒的生产成本,但确保了老酒的品质。
妙府根植传统,恪守六法标准,在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已经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但于秦峰渴望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除用心用情呵护妙府这个品牌外,他想得更多的是凝结着胶东老百姓情感和承载着中国北方黄酒命运的即墨传统老酒产业。在于秦峰看来,妙府老酒之所以坚持黄酒标准不动摇,正是为了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2008年9月,妙府老酒生产厂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批灌装产品在例行监测时,企业质检人员抽检发现其中有一批老酒的酒精度为10.98度,这与妙府出厂产品包装上标注酒度11度仅相差0.02度,这瓶老酒的其它各项指标均优于《黄酒》国家标准,而且符合妙府更为严格的企业自定标准,按说这批合格产品,出厂没有问题。但当于秦峰看到这份检测报告时,做出了一个让全厂职工吃惊的决定,把同批次已经灌装的16726瓶合格老酒和没有灌装的老酒全部倒掉,全厂停产反思并开展质量整顿。企业将因此损失10余万元,许多职工哭了,他们被于秦峰抓质量的那股子狠劲儿 “吓”哭了、感动得哭了。
在妙府,人人都知道于秦峰每天必喝 “两口”。
其一口是喝每天生产的老酒或要进入灌装程序的老酒。在妙府,企业生产虽然有十分严密和规范的质量控制体系,有众多的质量控制技术人员,但20年来,于秦峰始终是成品出厂前妙府老酒质量的最后一位把关者,除了亲口品尝外,他还必看检测报告, “我是站岗者,我天天站岗放哨,就是因为老酒是我的命,是给母亲酿的酒,它的质量必须是最好的”。这是一种可贵的责任,对于秦峰来说,可贵之处在于他这样把关 “放哨”已经整整20年。
于秦峰还有一口必喝,如果说上一口有人能坚持的话,那第二口恐怕无人能比。每天于秦峰必到妙府的排污口喝一口污水。 “不管别人怎么做,妙府必须达标排放,我们企业排出的水必须是清澈的,而且不能有任何异味,标准就是要能喝进肚子。”他要求企业的环保技术人员做到这一点,而且是以身垂范,从不间断。
这两口,一口酒,一口水,超越了标准,却昭示着孝心。
众所周知,最好的老酒是用黍米酿的。黍米有五谷之尊的美誉,营养丰富,但由于产量低,在胶东已难觅踪迹,而酿造纯正的即墨传统老酒,又非黍米不可。为保证企业粮源,于秦峰在四处奔波、抽检原粮基地期间,以苦为乐,故事不断,虽然时隔多年,但是于秦峰谈起往事依然感慨不已。
在吉林白城,几个万亩种植大户在签订合同前请于秦峰喝酒,说: “不诚不签、不醉不签”!主人在家宰羊杀鸡、于秦峰盛情难却,就这样,他们喝上了,从中午一直喝到深夜,从深夜又喝到凌晨,在场的人都醉了。于秦峰一醉就是两天,为此,他耽搁了次日返程飞机,但却赢得了长期合同。
在回山东时,几位种植大户拉着于秦峰的手说: “您是全国有名的黄酒专家,能到荒滩地和我们这些农民坐下来这样实心地喝酒,我们把来年收成托付给您,放心”!当然,感慨的不止是这几位草原汉子,于秦峰回忆说: “当时豪饮为表诚心,话别方知意切,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因为醉酒而耽误行程,也是第一次为老酒而喝多了白酒”。
于秦峰有个习惯,而且坚持了20年,那就是每天早晨给全厂职工开例会,话题永远只有一个——老酒质量,开完会便检查员工手指甲,不剪指甲者扣工资。
妙府管理层深知,要做好妙府品牌必须全力提高全体员工的基本素质,教育员工认识即墨传统老酒的历史价值、营养价值、工艺价值、文化价值、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妙府员工做老酒,必须从良心和孝心做起,酒是入口之物,即墨传统老酒消费群体中,老年人占了很大比例。如果给老年人生产低质劣质老酒,就是对中华民族流传数千年、博大精深的孝文化最大的破坏和亵渎,是最大的不孝。鉴于这种认识,妙府还将 “孝心”、 “良心”、 “诚心”写进了企业管理细则,不孝敬父母者不能进厂工作,员工必须牢记父母生日,发放工资时要给父母买礼物,并把这一条作为招聘和考核员工的一项硬性指标,从不更变。(本报记者 肖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