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财经
稿件来源:本报讯
西红柿涨价 成菜市新“土豪” 近日,有关西红柿价格猛涨,成为菜市新晋 “土豪”的新闻见诸报端。据报道,西红柿的零售价格为每斤5.8元,比鸡蛋还贵,批发价也比10月中旬上涨了两成。 商务部监测数据也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互有涨跌,但西红柿价格却领涨,涨幅达到19.9%。 点 评 为什么偏偏是西红柿价格猛涨,而不是胡萝卜?根据专家的分析,西红柿涨价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西红柿已不再是当季蔬菜,市面上的基本上是大棚菜,价格普遍较高;二是西红柿是许多家庭和餐馆的必备食材,因此市场需求较大,导致了供不应求。
房地产调控推高离婚率? 近日,一则 “房地产调控:未撼动房价却推高离婚率”的新闻传播度很广。该文章称:高房价没见松动,为买房而故意离婚的人倒增加了很多。 文章还举出北京市民政局的数据:今年前三个季度离婚登记数量达到3.9万对,与去年前三个季度相比暴增了41%,增幅远超前4年的平均水平。并称,除北京外,国内不少城市也都出现了离婚率陡增的怪象。 点 评 尽管笔者认为,贸然将突增的离婚率与房地产调控政策联系起来,还赋予二者因果关系,略有 “惯性思维”之嫌,但不可否认有一些家庭或个人会为了应对房地产调控带来的不便或者经济损失而采取离婚等手段,进而可能产生相应不良的社会影响或问题。而这样的不良影响是值得政策制定者关注的。只不过,如果要正大光明地将房地产调控政策定罪为高离婚率的 “祸首”,似乎需要更多理性的调查依据和数据支持。
两部委出“重拳”化解产能过剩 11月4日,国家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电视电话会议。两部委提出严禁产能过剩行业新增项目,重拳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目前我国要严格禁止产能过剩的行业新增项目,妥善分类处理在建项目,没有开工的一律不得开工,不符合标准的立刻停工,有必要进行继续建设的要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核。 点 评 从化解产能过剩政策出台、跟进都如此“掷地有声”可看出,国家层面对这项工作是要 “动真格的”,地方政府切记不要顶风作案。
煤改气加剧 天然气供应紧张 1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切实落实气源和供气合同,确保 “煤改气”有序实施的紧急通知。通知提出由于部分地区 “煤改气”改造过于集中,有的项目实施前没有落实资源,加剧了天然气供需矛盾,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要求“煤改气”项目不可一哄而上。 卓创资讯、金银岛等市场检测机构预计,今冬气荒将面临史上最严峻的局面,供气缺口或超100亿立方米。 点 评 去年冬天以来,全国持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天然气作为优质清洁能源很快被视作治霾的重要手段,各地纷纷推进煤改气、油改气计划,天然气需求迅猛增长。在今年4~6月传统消费淡季,中石油天然气销量增幅高达25%,创历史之最。由此可见,各地政府的“治霾”之举不仅急功近利,而且形式单一,完全不顾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部委方面对治理雾霾的顶层设计显然也有点 “抱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家英国从多方面努力治霾尚且花了30年的时间,我们也应该沉下心来研究更多、更好的办法。
中国垫底新兴国家企业透明度 国际监测机构透明国际在10月中旬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企业的透明度集体较差,在金砖国家中排名垫底。 这份名为 《公司报告透明度:新兴市场跨国公司测评》报告中的评分对象是来自16个新兴市场国家的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最不透明”得0分, “最透明”得10分。结果显示,参评的中国公司总体表现最弱,33家公司平均分仅为2.8分。 点 评 据悉,这一调查评分的三个要素分别是公司的反腐败制度和政策、组织情况的透明(包括有关公司持股信息)、公司所在运营国别的报告 (包括年收入、资本支出和缴纳税收等),而从报告来看中国企业在这三方面的成绩均不佳。难道,受调查的中国企业算的都是糊涂账? (本栏目由本报记者 谌 洁 整理/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