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新修改的 《商标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涉及著作权、计算机软件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植物新品种保护等方面的行政法规修改工作已经完成。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透露,去年,中国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2万件。在知识产权数量快速提升的同时,各有关部门更加注重质量导向。 (资料图片)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水平,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部 “6+1专项行动”,围绕专项行动的重要部署和重点内容,在国家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本报记者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陈因。
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创新能力待加强
中国工业报: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都有哪些部署和举措? 陈因:近年来,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总量以2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截至2013年6月,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工、石化、钢铁、汽车、纺织、船舶、有色金属等九大行业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总量超过616.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317.3万件,占比51.5%。中小企业聚集区专利申请数量年均增长53.8%。
在取得这些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企业创新能力在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方面亟待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与工业创新驱动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面对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形势,工业和信息化部立足产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定位,结合自身业务,发挥贴近产业、贴近企业、贴近市场的优势,以工业转型升级为契机,谋产业转型升级之所需,加强产业规划、政策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相结合,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标准化,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进行专利创造和运用,重点推动知识产权运用。
产业层面上,紧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产业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与预警工程 (以下称“预警工程”),着力提升产业、行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预警能力。
行业层面上,建立和完善工业行业知识产权综合数据平台,引导市场主体综合运用创新要素,提高行业公共服务的能力。
企业层面上,实施 “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 (以下称 “培育工程”),着力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实施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专项行动
中国工业报: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提升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纳入2014年工信部 “6+1专项行动”,这对深化工业知识产权运用,助推工业转型升级有何重要意义?
陈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决定》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做出重要部署,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和未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工作。
当前,面对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健全机制、集成资源、凝聚力量是工业转型升级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将提升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纳入 “6+1专项行动”,既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
通过专项行动推进机制可以更好地统筹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创新资源,加强部省互动、部内司局的联动,引导和支持行业组织、研究机构、服务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聚焦知识产权创新、运用、管理和保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构建工业转型升级中协同运用知识产权的工作体系。
专项行动的实施重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指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在1000家企业宣贯 《指南》,试点企业80%以上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二是制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评估指标,指导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选拔一批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
三是着力促进工业知识产权产业化、资本化应用,支持8各省市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关键环节开展特色产业或区域知识产权应用试点。
四是加强产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与预警,在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知识产权风险分析,发布重点产业知识产权预警态势,逐步建立行业知识产权风险应对与预警机制。
五是建设行业知识产权综合数据服务平台,形成知识产权联合服务体系,推动综合数据服务平台与5家行业组织和产业联盟建立对接服务节点。
对重点产业开展 “预警工程”
中国工业报: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选取工业领域的重点产业开展了“预警工程”,对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成效显著。按照 《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的要求,今年 “预警工程”如何合力推进? 陈因:今年4月,工信部印发了《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对 “预警工程”做了全面部署,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涉及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8项工作内容细化分解,落实到工信部相关司局。根据 《计划》,2014年 “预警工程”主要针对产业转型升级关键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焦点问题,开展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开展面向行业和企业组织相关领域知识产权态势发布会和论坛交流;研究建立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知识产权问题应对机制。
《推进计划》 “预警项目”安排与工信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由工信部相关司局具体组织实施,内容覆盖冶金、汽车、机械、航空、船舶、电子信息、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重点从关键技术领域专利分析转到探索建立重点产业/行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强化相关专业支撑机构联合行业协会、龙头骨干企业承担项目,协同推进实施。
实施知识产权 “培育工程”
中国工业报: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实施 “培育工程”,以专项工程的形式对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做了有益探索。在此基础上,今年的 “培育工程”在深化实施中有哪些创新之举?
陈因:今年是 “培育工程”的深化实施之年。1月工信部印发了 《关于做好2014年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工作的通知》,明确工作思路,确定主要目标,部署重点工作。
“培育工程”深化实施以省市为主体,指导和推动试点企业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在此基础上,工信部将会同省市制定 《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评估指标》,并据此选拔一批省级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激发和释放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活力和能力。同时,在湖南、上海、江苏等9个省、区、市开展知识产权特色培育,围绕园区/基地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布局、组合与运营,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运用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机制。推动地方经信系统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资金支持,在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品牌建设、标准制定、成果应用推广等方面做好政策措施的衔接,促进知识产权运用主体企业化、运用形式多样化、运用内容综合化和运用体系协同化。 (本报记者 司建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