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刚性”倒逼 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待提高
稿件来源:本报讯
4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 “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在日前发布的 《2013~2014年度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年度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有大量由于技术经济原因而呆滞的矿产资源,盘活这部分矿产资源不仅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有效保护社会的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快速推进,对资源刚性需求持续增加。同时,受国内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矿产资源较多的特点和环境约束,资源供给和需求 “双刚性”的矛盾倒逼我们必须加快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提高矿山开发利用水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实际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矿产资源高强度开发利用在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和环境双重压力。而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之一是共伴生矿多,目前国内已开发利用的141种矿产中,有87种是共伴生矿,占总数的63%。全国有色金属矿区中,有85%以上是多元素共伴生矿产。 因此,综合利用共伴生资源不但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而且能够减少共伴生资源废弃物排放,从而保护环境。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使我国主要矿山的开采品位近年来逐渐降低,开采深度逐渐加大。其中,矿体形态、产状变得复杂;矿石品位低,矿物嵌布粒度细,大多呈共伴生状态,复杂难选。 《2013~2014年度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年度报告》认为,提高国内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既需要提高增量,更需要盘活存量。提高增量就是地质勘查找矿工作,盘活存量就是将找到的资源用好,通过技术进步和指标改善,将低品位、共伴生、复杂难利用的矿产资源、废弃物等资源化,实现 “一矿多开”、 “吃干榨净”,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同时,减少大规模找矿对环境的扰动和资源粗放利用的 “三废”排放,同时也反过来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报告显示,2005年~2013年,我国主要矿种单位GDP矿耗逐年下降,表明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趋好。原油和钾盐的单位GDP矿耗下降速度最快,累计降幅超过50%,年均降幅接近10%。而作为建筑行业和汽车行业消费大户的原铝单位GDP矿耗降幅基本不变,说明铝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粗放。 由于受建筑、汽车、电力等行业快速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结构变化等影响,铁、铝、铜、铅锌的人均矿耗增速显著。2013年与2005年相比,铁、铝、铜、铅锌和磷矿等矿产人均矿耗增幅均超过100%;其中原铝增速最大,累计增幅190%,年均增幅14%。 同时,我国煤炭入洗率总体稳步提升,2013年全国入洗原煤21.7亿吨,入洗率59%,比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全国90家大型煤炭企业入洗原煤8.15亿吨,同比增长3.7%;全国前10家企业精煤产量6.93亿吨,占全国90家大型企业洗精煤产量的85%。 报告指出,随着油气开采时间的延伸,开采难度逐年加大。从2007年开始,全国原油采收率基本保持在26.5%~27.5%之间,变化不大;煤层气采收率保持在46%~51%之间,且逐年提高。而我国铁矿的开采品位逐年降低,掘 (剥)采比快速提高,开采难度增大,回采率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孟凡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