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战略重在提升质量
稿件来源:本报讯
知识产权是公司之间竞争的战略问题,也是国家之间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随着科技发展,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由被动保护变成了内在的主动保护。 在日前举行的2014南湖知识产权论坛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吴汉东表示,知识产权的获取并不是最终目标,应该把它转化为有效的、现实的生产力。他认为,知识产权制度如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如何产生应有的效益,在当前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 我国正处于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和转型的重要阶段。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司长黄庆认为,要将战略重点放在努力提升质量和运用效益上。他建议,一方面,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科技创新,助推企业成长,促进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快提升知识产权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市场服务体系,构建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做好深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支撑。 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王景川认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我国整体上还处于技术引进、跟踪研究和再创新阶段,但在部分技术领域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腾讯公司终身荣誉顾问陈一丹表示,我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互联网产业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尤其是根据中国网民的使用习惯进行突破性创新。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创新和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旋律。速度更快、频率更高、范围更广的互联网创新对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以专利审查制度为例,一件专利从申请到授权,比较严谨的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目前移动互联网产业迭代周期已经从PC时代的18个月缩减到6个月,如何提速专利审查,这是互联网发展给专利制度带来的新挑战。 (明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