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有色行业工业增加值、主要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9%,比全国工业高2.7个百分点;10种有色金属产量2949万吨,同比增长9.4%,增幅比去年同期扩大了3.5个百分点,行业生产形势仍较为平稳、正常。 (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国经济遇到很大下行压力,有色金属行业也同样如此”,尽管 “生产还在发展,但效益不佳,后劲儿不足”。日前,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在出席“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境外资源开发风险防范与控制高峰论坛”时表示,当前行业运行面临重重困难和压力,企业发展急需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成本价格 “双挤压” 行业鲜有新增长点 陈全训用 “平稳、正常”对行业总体情况进行了概括。统计显示,今年1~7月,有色行业工业增加值、主要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9%,比全国工业高2.7个百分点;10种有色金属产量2949万吨,同比增长9.4%,增幅比去年同期扩大了3.5个百分点。从这方面看,行业生产形势仍较为平稳、正常。
不过,受效益等因素影响,行业发展动力明显降低。据统计,在产量增长9.4%的情况下,1~7月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1.4%,利润仅增长5.6%,独立矿山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5.3%,冶炼企业剔除不可比因素,基本无利润,加工企业虽然利润增长,但增幅同比也在下降。
今年1~7月,8575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中,亏损面达23%,其中国有企业亏损面高达50.4%。在亏损面继续上升的同时,投资增幅大幅回落。1~7月,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07亿元,同比仅增长0.7%,比全国低10.5个百分点。投资增幅从过去远高于全国水平的两位数增长,到现在低于全国水平零增长,凸显出发展的后劲儿不足。出现这样的被动局面,根本上是受到了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 “双挤压”。人力成本、财务成本、环保成本都在刚性上升,而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一路下滑,电解铝价格比20年前还低13%。
同时,寻找新增长点困难,技术支撑能力有限。陈全训指出, “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靠技术支撑。而技术创新正是我们的短板,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储备的约束”。
以汽车铝板为例,近几年,全球市场增长很快,已经从2010年的几万吨,增长到现在的三四十万吨,今后几年,还有可能成倍增长。面对这个爆发式增长的市场,作为铝业大国,中国却处在被动跟踪状态,至今还没有一条国内企业投资的成熟产业化生产线。不是装备不行,全球最先进的铝板带热连轧生产线,我国占了世界的一半还多,而是我国的技术储备不行,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工艺控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如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问题是动力电池问题。据报道,以色列研发的铝空气电池,不仅电池质量轻,而且续航里程长,一次充电可运行1600公里,安全可靠。这方面我国相关领域如果能够取得突破,对扩大铝的应用、化解过剩,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化解过剩产能、应对环保约束压力大。电解铝是五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之一。2010~2014年,淘汰了201万吨电解铝落后产能,关停产能达到380万吨,化解过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期,新净增产能达到1400万吨。由于电解铝用电模式不一样,电价差距很大,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就有投资冲动。高电价地区即使企业想关停,也难以实施,因为这涉及到地方财政税收、就业稳定、银行贷款、用电负荷以及历史债务等,地方也有困难。因此,化解过剩,需要政府、企业一起努力,行动一致。
陈全训表示,环保压力是当前企业面对的又一道难题。虽然有色行业这些年通过技术进步,节能减排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由于总量规模巨大,即使单个企业都排放达标,也难免在产业高度聚集的区域 “三废”排放总量超标。这些年,陕西、河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都发生过污染事件,给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企业也遭受了沉重损失。今年 “史上最严”的 《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环保技术改造的大量、持续投入,一些企业还面临环保搬迁等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内生力量犹存 应借出海战略拓展空间 陈全训指出,在危机之下,全行业更要有信心,保持定力,用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和判断。从产业发展趋势看,有色金属行业仍然最有条件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一支生力军。行业出现了一批转型早、转型快的企业,他们努力开拓市场,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产销形势两旺;在有色金属矿业、冶炼和一些加工领域的装备和技术基础较强,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我国有色金属应用水平无论在高端应用领域,还是在传统应用领域,开拓市场空间的潜力还很大;特别是企业家在经历市场变化的各种考验后,眼界更宽广,心理更强大,决策更科学,投资更理性,应对困难和风险的办法更灵活。
陈全训建议指出,有色行业要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生力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促进我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 “走出去”,实现互利共赢,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为此,一是要抓住战略机遇的有利时机。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深度调整,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谷阶段,有色金属市场也进入本轮经济调整的下行平台,产品价格下滑的同时,矿产资源的价值也在缩水,这就为中国企业在境外低成本拿资源创造了条件。要抓住当前市场的调整机遇,争取低成本掌控资源,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进装备制造 “走出去”,不仅国家政策支持,而且发展中国家也欢迎,对中国企业未来的竞争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要强调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中国企业 “走出去”发展,单打独斗不行;恶性竞争,相互拆台更不行。
据了解,前几年,为争夺加拿大塞尔温锌矿项目,国内几家央企、地方骨干企业、大型民企竞相报价,相互抬价,让外方坐收渔利。这种情况受损失的往往是自己。事实上,中国企业 “走出去”开发利用境外资源,往往是那些基础设施落后、建设投资高企的国家和地区,靠一家企业自身的实力难以承受,应该抱团出海,形成合力,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不仅业内要团结协作,跨行业更要相互协同,形成不同产业投资主体一元化、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的良好格局,共同开发利用好公路、铁路、港口、电力、水资源等基础设施,提高境外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的实力和能力。山东魏桥集团就是通过与新加坡韦立国际集团、烟台港集团合作,在几内亚建立了合作组织,在很短时间里,就实现了海外铝土矿资源开发的突破。只有把中国企业的优势聚集起来,团结协作,才能实现 “走出去”发展的新突破。
三是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色行业 “走出去”发展,不仅是建矿山,拿资源,还要带动国内先进技术和装备走向世界。
在这方面,陈全训指出,我国电解铝技术在国际上居优势地位,具备全面走出去的条件,已经对几个国家实现了成套技术和装备出口。中色股份在哈萨克斯坦承包建设的电解铝项目,全部采用我国自主开发的技术装备,受到哈萨克斯坦总统的高度评价。智利是世界铜业大国,而我国自主开发的铜冶炼底吹技术,受到智利国营铜公司青睐,他们通过全球考察和比较,迫切希望采用我国底吹技术装备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并上升到中智两国的国家合作层面。美国是制造业强国,但我国的河南金龙集团长期在内螺纹铜管生产上保持全球领先,已经把工厂开到美国。
实际上,长远来看国际产能合作不仅对中国和投资东道国有利,发达国家愿意借助中国装备和工程的低成本优势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为此,我国要对行业 “走出去”有足够的自信,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新形势下全面提升有色行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