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效提升湖北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何人民 通讯员 刘琴 中国工业报记者日前从湖北省经信委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工业经济呈现增速趋稳、结构改善、质效提升、动能转换的特点,为加快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总量提升、位次前移。湖北工业增速持续快于全国,增加值、产值、主营收入实现了翻番,工业总量从全国第11位提升到第7位,前移了4位。工业完成产值从2011年的26944.8上升到2016年的48985亿元;主营收入从26935亿元上升到45170亿元。食品产业突破8000亿元,比2011年增长近1.3倍,汽车、石化产业从2011年的3000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6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从2011年1869.7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5000亿元。县域工业竞相发展,大冶、宜都、枣阳跻身全国县域百强。 去产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十二五”国家下达的涉及14个行业、177家企业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提前一年全面完成。湖北全面完成了2016年8家企业压减粗钢产能338万吨任务;按照落后产能应退尽退的要求,全面完成淘汰7家企业落后炼钢产能416万吨和1家企业60万吨炼铁产能任务,关闭退出煤矿158处,化解过剩煤炭产能1011万吨,实现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结构向调高、调轻、调优方向发展,轻重结构趋向合理。湖北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结构从2011年30.5:69.5调整到2016年37.6:62.4,轻工业比重比2011年提高7个百分点。原材料工业占比由31.6%降至26.3%,消费品工业占比由32.2%升至39%,装备制造业占比达35%左右。六大高能耗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至26.9%。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湖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从2011年的1497.41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2441.4亿元,增长63%。工业品产销率从2011年的97.4%上升到2016年99.5%,提高2.1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下降,全省工业企业亏损面为8.3%。 此外,近五年来该省工业成绩突出,还表现在 “发展的能级不断提升”、 “节能减排深入推进”等方面。 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五年来,湖北坚持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强化工业在加快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中的使命担当。 抓顶层谋划,加强产业引导。湖北经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实施以 “支柱产业倍增计划”、 “千亿产业提升计划”和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为主要内容的 “两计划一工程”,加快冶金、石化、建材、纺织等四个传统优势产业的调整改造转型升级,推进六个重点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快推进十个战略性新型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性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制定 《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明确进位赶超对象和路径,鼓足干劲,推进湖北工业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引领工业由大向强转变;全国首家在省级层面全方位系统谋划,研究出台 《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的意见》和 《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行动方案 (2015-2017年),提出六大行动、十大重点工程和三十项重点工作任务。 抓技术改造,巩固提升传统动能。五年来,湖北围绕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更新设备、改善装置和技术工艺,实施节能减排和信息化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出台 《关于加快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巩固提升传统动能。实施重点技改示范工程,着力抓好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示范;推进设备更新改造、智能化改造、产品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装备技术水平、网络信息化水平和品牌质量水平。 抓先进制造,培育发展新动能。建立完善制造强省推进机制,推动湖北与工信部签署 《加快推进湖北制造强省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组织推进 “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1+X”规划体系。大力培育智能制造,突出汽车、机械、电子、家电等重点领域,武汉美的、黄石劲牌等4家企业列入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授牌14家企业开展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落实行动方案,强力推进十个重大项目包,特别是在一批优势行业的细分领域,培育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和行业“隐性冠军”。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已经启动建设。推动和组织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已成立光电子、数控技术、海工装备等优势领域3个省级制造中心。武汉获批创建国家 “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消费品、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领域,启动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三品”工程,编制出台了湖北省发展消费品 “三品”专项行动计划。 抓网络技术和制造业融合,提升产业能级。深入实施 “宽带湖北”行动,全面推进宽带普及提速、移动互联网等 “五大工程”。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已完成全省100%行政村通宽带的建设任务。重点推进“楚天云”平台建设工程,已实现省直部门60%以上应用系统的迁移接入。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达到645家。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发展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推动 “湖北制造”向 “湖北智造”转变。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到82.41,智能制造装备规模近千亿元,居全国第8位。实施服务型制造示范工程,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