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毅:长丝织造产业转移机遇不容忽视
■ 中国工业报实习记者 李锋白
日前,在2017年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创新与产业转移研讨会主题报告中,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认为产业转移将为长丝织造产业带来新的生机,并呼吁业界和地方政府及早谋划,积极应对。基于这一判断,长丝织造行业生产经营者和中西部地方政府,如何面对长丝织造产业转移的来临,怎样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有所作为、有所斩获,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成本差异重塑分工格局
《中国工业报》:目前,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了健全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在此情况下,您为何提出产业转移的判断并呼吁业界及早布局? 王加毅: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产业确实大多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化纤长丝织造产业能够消化沿海发达地区相处高位的生产要素成本,从而始终保持健康快速发展,说明该行业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医学、建筑、航空航天等科技的发展,新型化纤长丝面料不断涌现,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化纤长丝面料在农业、医用、国防、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此可以判断,化纤长丝织造产业依然是优势产业。 虽然沿海发达区域市场活力依然存在,但是受资源约束影响,各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在土地、电力、税赋、劳动力等诸多成本方面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这就使得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产业逐渐形成以沿海发达地区为产品研发与销售基地、以中西部地区为产品生产基地的产业分工格局成为可能。如果通过产业转移进一步降低成本,企业利润必将进一步放大。产业界和中西部地方政府应该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提升才是硬道理
《中国工业报》:面对正处于快速健康发展的企业,当您建议企业家舍弃安稳、进行产业转移的时候,您会提出什么样的注意事项? 王加毅:应该有四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是企业家要保持清醒的战略思维和高度的敏感性,居安思危,深谋远虑,早考察,早谋划,莫失良机。 二是要统筹做大做强企业、全方位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需求,寻找成本洼地、追逐政策红利的资本逐利需求,以及改造技术装备和工艺流程、提升产品档次和降低生产成本的跳跃式发展等三个方面的需求,要兼顾并同步实现这三个需求。 三是要做到 “发展与提升”并行,千万不要做 “搬家不改造、扩量不提升”的傻事,毕竟产业在进步,提升才是硬道理。 四是转移目的地是否有完善的配套建设。化纤长丝织物在完成成品面料的加工过程中,也就是在加工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之前,需经历化纤纺丝、织造、印染和面料后整理工序,不同工序形成不同企业。化纤长丝面料的产品开发大多数是由长丝织造企业主导完成的,但是化纤长丝面料产品开发通常需要上下游企业合作。由于大多数企业只是从事产业链某一环节的生产经营,企业能否到异地投资,首要考虑的是该地区产业链如何配套的问题。
要做好园区规划
《中国工业报》:当前我国正在加大力度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任何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时候,都会强调节能环保,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如何承接长丝织造企业呢? 王加毅:这需要解决政府决策层的思想顾虑,要认识到长丝织造企业不是污染企业。当前,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喷水织机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已经成熟完善,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老、小、散企业污水处理设施 “欠账”问题和部分企业管理不严存在跑冒滴漏问题,但充其量都是管理问题,只要不是技术问题就不难解决。今后无论身在何处的长丝织造企业其喷水织机的污水都必须处理,而且中水还要全部回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行业的共识。作为政府大可放心,一个中水完全回用的企业何来的污染,这个行业又怎能叫 “污染行业”? 《中国工业报》:您刚才讲到,产业承接地需要有完善的配套建设,为健全产业配套,您会给地方政府提出什么样的策略建议? 王加毅:中西部地区在引进长丝织造项目时,地方政府首先要组织进行工业园区规划。园区规划要以实现化纤长丝织造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建设、协同发展为目标,通过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发展,在当地完成产品成品化加工。在规划中,要落实长丝织造喷水织机和印染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方案设计。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是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统一设计,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今后,化纤长丝织造工业园区没有污水处理措施,不得投资建设,更不允许投产。同时,从园区建设初期,就要重视化纤长丝面料成品交易市场的规划设计,着力形成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吸引大批买方前来采购,实现产品生产、交易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