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陷困境 市场细分品牌重塑或可破局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明 自2018年7月起,作为制造业大类中惟一下降行业,汽车业正在经历高增长之后的低潮期。2019年,负增长的总体趋势或将难以改变。不过,面对供给创新不足、消费能力下降、产销下滑的窘境,汽车业也并非一片悲观。 “今年以来,汽车行业经历了两个 ‘春节’,一个是真正的农历新年,另一个是国五国六切换,两个都应该算是正常的销售淡季,但即使这样,前几个月全行业还是实现了产销1400万辆的成绩,这已经非常难得”。日前,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对行业发展表示出了乐观情绪。据了解,上汽集团目前正在进行全新的IP化经营尝试,品牌化运营手段运用得风生水起,市场营销策略未见丝毫颓势。 在近日举行的2019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大会上,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同样认为,目前中国车市表面上虽有点消沉,但实际却是异常活跃。全行业正处在既动荡又稳健的复杂局面之中, “一方面承受着销量的下滑,但在另一方面,也能看到非常多的新潮涌动。” 谭本宏指出, “一个产业要发展,必须要对产业赋予新的技术,5G、AI、能源结构的改变为产业技术发展注入了活力,推动了汽车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所以现在的车市局面虽然有一点点混乱复杂,但它不是深渊,而是阶梯是重生,是别人还没有睡醒的时候成功上岸的绝佳机遇。” “跟随超越” 吉利的生存之道 作为汽车行业的重要风向标企业之一,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整体销量同比下滑,但在自主品牌乘用车领域,仍旧保持了第一的市场地位,总体销量超过了65万辆。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指出, “市场的饼小了,可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还是有一定的提升”, “虽然出口总量比较小,但同比增长超过了300%。这得益于几个重点项目,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马来西亚项目的发展,我们预计未来整体的出口和海外市场增长还会保持一个非常强劲的势头。” 回顾吉利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实际上每一年都是压力重重、破茧重生的关键时期。 “吉利这20年来发展过程当中,所坚持的战略是: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 杨学良说。 据介绍,吉利所谓的总体跟随策略,就是跟随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政策。局部超越,是指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抓住核心技术,实现引领、超越。最后通过人的不断聚合和创新的不断形成,在全球汽车产业革新中占据制高点,实现进一步的突破和中国品牌市场领先优势。 现在,吉利销售的所有车型新车都标配了辅助驾驶,这是标配新车销量最大的厂商。然而,杨学良却认为,吉利能发展到今天,不仅仅依靠技术和概念,更重要的是面对多重外部压力和挑战,企业能够保持战略定力。 “在市场竞争非常充分的条件下,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趋势下,品牌的附加值,品牌的议价能力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企业要通过体系能力确保发展的稳定性,而不能出现大的波动,确保每款产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杨学良说道。 感官品质 年轻消费群体需求不能忽视 如何实现破局重生,是当下汽车行业最为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指出,当前的车市变化主要源于需求动力的不足,对于汽车企业而言,营销战略非常重要。在他看来,中国失败的产品90%多都是输在营销策略与战略上。为此他也建议,车企必须找准目标人群,依据自身优势和实际努力做到市场细分。此外是做好品牌精准定位。 徐长明指出,车企要坚持市场导向,根据定位和市场细分,依据消费者的需求开发产品,而不是以企业的主观臆断为中心。 “现在,年轻人经常夜里十一二点回家,所以就会对夜视系统和产品比较关心,几十米之外看见人的各种行为,这是市场导向而不是工程师导向的产品需求。”另外, “现在市场消费需求,正在分解出一个又一个全新的感官品质需求,中国消费者对此非常在意,很可能外观不好,一看车门就走了。只有外观好看了,才会打开车门看质感,所以视觉、听觉、嗅觉、心理感觉等等,非常关键。” 有业内专业人士指出,进入工业时代以后,汽车产业给社会提供了三种思维模式,一是交通工具思维,强调的是使用价值,二是道具思维,体现的是社会价值,高端车都有这个特征。第三种则是玩具思维,它所体现的是精神价值。而现在,汽车产业正在由工具思维+道具思维逐渐向玩具思维转变,所以未来商业品牌的核心将是精神价值的捕获,而这些与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有着某种高度的一致和契合。 对此,汽车之家董事长兼CEO陆敏认为,就汽车企业而言, “行业若想走出低谷,首要之举就要坚持升级消费,升级服务,增加透明化、增加信任度,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 陆敏还表示, “发展个性化需求,C2B或者C2M定制化,一定是个趋势,因为年轻人喜欢个性化。”根据2019年 《中国汽车消费趋势洞察》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消费人群已经占到市场的30%。陆敏口中的年轻人是一股绝对不能忽视的力量,正在变成市场消费的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