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国新办 经济普查摸清家底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显升
■ 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雨阳 “此次普查高技术制造业法人单位的数量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达到9.5%,普查结果真实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11月20日,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鲜祖德在国新办举办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高质量的 “体检”结果准确反映了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大量增加的新成效。 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2178.9万个,比2013年末增加了1093.2万个,年均增长14.9%。产业活动单位2455万个,增加了1151.5万个,增长了88.3%,年均增长13.5%。我国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位居第一的行业是:制造业10471.3万人,占27.3%。 “普查结果全面反映了我国创新发展深入推进、新动能培育壮大的新进展。”鲜祖德介绍,全国有11.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新产品开发,比2013年增长了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2013年增长55.7%,申请专利数量增长70.7%。2018年末,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66214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7%。高技术制造业方面,2018年末,全国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33573个,比2013年末增长24.8%。在研发投入方面,2018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3559.1亿元,比2013年增长75.0%,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2.27%。 然而,在经济质量明显提升,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比例、增加值占比、企业数量占比明显提高的同时,从普查结果中也发现了一些短板。 “比如,在产业技术进步、研发投入等方面,尽管和五年前比有明显增长,但是水平、比例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和五年前比有提高,但是还要进一步提高。包括高技术制造业数量比例有所增加,但是和产业升级、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比,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经普办常务副主任、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毛盛勇说。 普查数据还显示,制造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在大幅度上升。2018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8323.6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2721.3万人,增长7.6%。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7255.8万人,减少2005.0万人,下降10.4%;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21067.7万人,增加4726.2万人,增长28.9%。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4931.2万人。 针对这一普查结果,毛盛勇表示: “这反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制造业规模效益在扩大,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在提升,包括技术在不断提升,导致制造业用工规模总体下降。二是第三产业点多面广,企业数量大量增加,第三产业越来越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第三产业就业蓄水池的功能在不断地增强。”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收集,全面应用了行业代码自动识别赋码技术,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电子终端PAD上报,全面推广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和电子地图,实现了数据采集、报送、处理手段的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进一步扩大了联网直报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