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下一步如何发展?
纯电动汽车首先要优化家用不同车型经济合理的续驶里程范围,降低纯电动汽车使用成本。降低成本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降低单位电池成本以及提高充电便利性,充电便利性提高之后客户对里程的需求就会降低,家用充电桩的普及将有效解决里程忧虑。
其次,性能需要再升级。新一代电力电子会使电驱动一体化,汽车底盘趋于扁平化。同时,电解质的技术也会进步。
第三,功能多样化,V2G、V2H、V2X,三V一体。电动化、低碳化、智能化,三化一体。所以新能源汽车具有智能终端交通工具、能源装置的多重属性。进入功能多样化阶段,客户可能需要多装电池,这样总成本反而降低,因为可以利用电池作为储能给电网放电获取收益。
我提一个立足当前,面向长远的建议:大力发展充电基础设施,重视电池的回收利用。
氢能燃料电池的定位已达成国际基本共识,很多人说今年是氢能的元年。中国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图下一步重点就是冬奥会,冬奥会将投入几千辆燃料电池车,明年一年要建成20~30个加氢站。打好冬奥会这一仗,燃料电池汽车后续发展将会更加顺利。
鉴于多种技术路线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氢燃料电池技术必须要脱颖而出,必须在2035年达到百万量目标,这是窗口期。如果达不到,后续发展将有风险。面向2035还有几大瓶颈,车载储氢的瓶颈,成本、体积,还有加氢站的数量瓶颈,到2035年至少要建成5000座加氢站,燃料电池经济性必须降到30元/kW以内。总体看,氢供应总量反而不是瓶颈。我们认为,只有绿氢才有合理性,灰氢不具备合理性。绿氢的制取很简单,就是电解水,10%的弃电就可以满足2025的应用需求。副产氢在过渡阶段是可以使用的,但是燃料电池对氢的纯度要求极高,副产氢如果为了成本,品质不好,可能会得不偿失,因为它会腐蚀加氢车、加氢站甚至燃料电池。
“主攻绿氢,创新引领;突破瓶颈,示范先行;安全为本,有序推进。”这是我对燃料电池的建议。
补贴退坡引发了行业阵痛,但是技术经济性决定的发展前景已经非常明朗。国际竞争就在眼前,带来更大挑战。竞争是优胜劣汰,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时代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