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表示,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是互联网经济的下半场。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紧跟全球,技术体系、市场应用都有着长足进展。从全国看,2015~2019年,国内工业互联网主要是政府推动、大企业应用、中小企业跟进的方式推进。可总结为政府引导,企业试点的工业互联网1.0阶段。而接下来的3~5年,则是从试点示范到全面应用的关键阶段。 “我国要在新工业革命竞赛中抢夺先机,急需突破市场化应用的关键问题瓶颈,加快网络化、智能化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陈鸣波分析,目前企业反映的工业互联网应用问题,主要体现在多数制造企业认为,实施工业互联网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明显。数据决定了工业互联网的成效,但工业大数据汇聚与安全利用是工业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问题。比如,工业设备接口协议的多样性、工业设备智能化程度低等导致数据采集难、质量不高;数据安全和所有权问题使得企业不敢贸然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些问题涉及法规制度、政策标准、软硬件技术、信息化规划水平等多方面,以任何一方之力短时间内难以突破解决。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搭建平台的前期投入成本高,尤其是知识库、模型库、参数库等先进管理工具的开发成本太大。
要解决上述盈利模式、核心技术、工业大数据等深层次问题,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努力,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新机制。
对此,陈鸣波建议,要加快 “工业互联网”1.0阶段向 “工业赋能网”2.0阶段转变,着力建设为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的全国工业赋能中心平台,以激发市场活力、动力为前提,更好地发挥政府体制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和缺位;建设为工业互联网赋能的 “工业赋能网”,打破产业领域的 “信息化烟囱”,真正联通各类生产资源,让工业企业实现能力增值、竞争力提升,促进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
陈鸣波表示,主要操作路径是资源整合,先行建设大区中心和推动重点攻关,最终目标是多方融合。 “由此,全国工业赋能中心将充分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制度优势,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企业创新创业的大本营、孵化器,全国工业生产资源要素流通的大枢纽、集散地。”
“工业互联网2.0既是产业技术大变革,也是各国面向未来发展的激烈竞争赛道,我们只有全国一盘棋,才能下好这局棋。”陈鸣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