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赵剡水代表:加快建立智能农机创新体系 ■ 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 “两个百年梦”的根本保障和关键目标,没有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农”问题中,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条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国机研究院副总经理赵剡水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快建立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创新体系的建议。 赵剡水表示,我国已成为农机装备第一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但 “大而不强”,与美国等世界农业强国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不同经济作物、地域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明显;国产农机主要以中小马力的中低端产品为主,关键零部件有些还要依赖进口;与国外先进农机产品相比,可靠性、作业效率等指标差距较大。 “究其根源是我国农机装备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农机装备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支撑,导致基础研究未形成体系、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研究严重短缺。同时,由于体制改革需要和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农机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科技创新能力大大弱化,专业人才极度匮乏。”赵剡水说。 赵剡水表示,国家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强化以工补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建议加快建立并完善我国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创新体系。 赵剡水建议,一是尽快设置智能农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在全国范围内遴选1-2所以农机装备为主要办学特色的高校为主体筹建智能农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参与,着力突破长期制约我国农机装备发展的基础科学与理论。二是全面推动政校企协同创新研究。在国家 “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中,鼓励高校和制造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申报农机短板弱项研发攻关项目,力争突破农业传感器及专用芯片、农业信息服务与农业物联网、农机装备智能化等高端农机装备核心技术,彻底摆脱集成、模仿的局面。三是完善一流拔尖农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周鸿祎委员: 多份提案聚焦数字安全 ■ 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当前,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数字化的程度越高,安全挑战也就越大。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360创始人周鸿将再次携多份提案上会,内容聚焦数字安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开源软件安全以及中小企业安全。 亟待将数字安全纳入新基建。周鸿介绍,我国数字安全投入占比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较低,建议将网络安全升级为数字安全,打造覆盖所有数字化场景的数字安全防范应急体系,包括应对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以及云安全、数据安全、供应链安全等挑战。同时,建议国家把数字安全纳入新基建,各地数字化建设之初便将安全考虑在内,并互联互通,调集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数字安全体系建设,真正提升国家的数字安全能力 建立新机制护航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周鸿介绍,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迅猛,车联网作为数字化新场景,面临巨大的安全挑战。为此,周鸿建议借鉴汽车物理碰撞测试的手段,建立智能网联汽车 “数字空间碰撞测试”长效机制,强制要求在我国销售的智能网联汽车通过 “数字空间碰撞测试”。同时,他还建议汽车行业尽快搭建一套以汽车安全大脑为核心的智能网联汽车态势感知体系,确保上路的智能网联汽车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 建立中国自主开源生态。周鸿对开源软件依然持积极看法,并十分提倡开源精神。然而,从安全的角度,开源软件很容易成为他国对我进行网络渗透攻击的渠道。周鸿建议加强对开源软件的代码审查,国内软件业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开源社区互动,不断提高话语权,建立影响力。鼓励第三方市场力量参与国内开源生态建设,尽快掌控开源软件资源应用的主动权。 帮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周鸿表示,不仅数字化转型困难,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数字安全能力。周鸿提出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以创新轻量化产品、SaaS服务为抓手,消除中小微企业在认知、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差距,推动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