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医药 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力破2000亿
■ 中国工业报 马 艳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重庆市又出新政。近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 《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 (以下简称 《措施》),出台23条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计划到 “十四五”末,培育产值百亿级企业3家、50亿级企业5家,新增上市企业10家,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 引进海内外顶级研发团队 创新是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石。《措施》指出,要全力引育创新主体。围绕生物药品和疫苗等领域,积极引进海内外顶级研发团队、研究型医院资源和创新领军企业,加快集聚一批创新生物技术公司。鼓励医药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建立研发创新协同机制;支持生物医药企业新建企业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 同时,积极对接国家药物科技创新战略型平台,加强前沿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争取支持建设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围绕产业创新关键环节,持续引育药物筛选、安全评价、药效研究、药物分析、工艺研发、工程转化、临床试验等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每个创新药奖励1000万元 在鼓励创新产品研发方面, 《措施》指出,对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和生物类似药项目,按照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4个阶段分别立项支持,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20%的资金支持,资金支持强度最高分别为300万元/项、200万元/项、300万元/项、700万元/项。对获批纳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医疗器械产品,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20%、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 《措施》明确,对创新药每个奖励1000万元,改良型新药、生物类似药每个奖励500万元,中药经典名方产品每个奖励100万元,第三类医疗器械每个奖励100万元。对通过或视同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每个奖励100万元。通过国际机构注册,并在相关国外市场实现销售的药品和高端医疗器械,经评选认定,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鼓励优质企业上市 《措施》提出,将通过加快重点产业链建设、支持先进制造平台建设、支持合同研发生产组织或合同加工外包组织发展,以此补齐供应链短板,鼓励优质企业上市。 其中, 《措施》将加速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技术应用,对核心技术攻关、关键专业化生产服务平台建设及重大产品产业化项目,给予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20%、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列入重庆市 “揭榜挂帅”清单的重大项目,按有关规定给予支持。 对承接非关联企事业单位合同研发生产组织或合同加工外包业务的生产企业,年度委托服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按年度服务收入金额的3%给予受托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此外,对新上市的供应链关键产品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措施》提出,将推动园区特色化发展和优化生物医药环境准入管理。 《措施》将重点打造以重庆国际生物城为核心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持续建设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长寿经开区、涪陵区、大渡口区等5个集聚发展产业基地。鼓励其他条件具备的工业园区,根据自身特点建设医药产业特色园区。探索完善集聚发展产业基地间合作和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园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差异化发展等。 对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特色园区,加快推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简化环评办理流程。市级重大产业项目享受审批 “绿色通道”。鼓励各集聚发展产业基地加强园区危险废弃物处理能力建设,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引进、培育危险废弃物专业处理机构。 健全生物医药产业服务体系 在健全生物医药产业服务体系和提升服务水平方面,《措施》提出鼓励企业依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和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立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匹配、项目充分覆盖、能力充分保障的目标定位,全面加大检验检测、审评监测等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力度。 在加强金融支持方面,《措施》指出,要充分利用好各类政府投资基金,鼓励引进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市场化基金,积极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构建多层次投资支持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措施》称将引导重庆市内科研院校扩大生物医药类本科与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模,形成环重大、环西大、环陆军医大、环重医的人才协同培养圈,支持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提高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供给规模和质量,并通过组建重庆生物医药产业专家联合会,加快引进一批生物医药专业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