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立后破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面对诸多目标,如何实现统筹兼顾,如何实现先立后破,从而达到稳步有序转型的效果,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议题。5月12日,中国新闻社国是论坛联合能源基金会举办 “能源中国——能源转型再出发:先立后破,稳步推进”专题研讨会,邀请能源、经济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就能源转型和先立后破等话题展开讨论。 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 “加强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表示。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这一块越大,我们自己能掌控的就越强。”杜祥琬表示,它不像油气依赖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杜祥琬表示,正确认识能源资源禀赋,基础就是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能否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呼唤的新型能源系统必须逐步做到满足这三个目标,把这个所谓的“不可能三角”变成 “可能三角”,这才是高质量的能源系统。能源转型是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方向清晰。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益国表示,可再生能源是实现 “双碳”目标的主要途径,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减碳不减生产力的重要支柱。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足够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加快能源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张益国表示,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还面临着土地空间、并网消纳、安全运行、经济性等难题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建议: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保障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空间,全面提升电力系统韧性和弹性。 能源转型做好 “先立”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能源转型做好 “先立”,第一要立电源,加速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第二要立储能,拥有一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能源系统,才有可能提供稳定的、平稳的能源供给。第三要立电网,中国要有强大的电网,既要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问题,又要能实现省际互通互济。 谈及中国能源转型的时间框架,邹骥提出三个周期:第一个周期是基于中国现有庞大的化石能源,特别是从煤炭等固定资产的寿命周期来看,中国煤电机组即便超期 “服役”也不会超过20年,也就是说这个周期到2040年前后。 第二个周期是技术周期。主要是面向新型能源系统的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储能、输电、智慧电网、需求侧管理等一系列技术。在未来的20年里,这些技术完全有可能强大到足够 “先立”,立起中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现代能源体系。 第三个周期是投资景气周期。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加大投资的景气周期,应利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非化石能源 “立”起来,同时严控化石能源的增量,以实现能源顺利转型。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指出,储能是支撑发电侧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和消纳的关键技术,是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支撑用户侧能源管理和电能质量的有效手段。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新型储能将成为电力系统调节的重要力量。 针对电网规划建设,全国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表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尤其需要加快建设大范围高效配置大电网和灵活柔性智能主动的配电网。推动网源荷储协同发展,实现清洁能源的广域高效配置和就近消纳,以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 “目前,大电网正发挥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电网技术和规模跨越式发展,大范围、大容量配置能力不断增强。要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协同发展,不仅需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政府、行业、相关企业和用户共同努力,加快推动市场机制建设,提升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周原冰预计,未来我国将建成安全可靠、结构清晰、交直流协同发展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同时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多能互补、跨国互联的电网总体格局。 周原冰表示,规划建设大范围高效配置的大电网,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科学规划布局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持续优化区域骨干电网网架,不断完善各级省级电网的主网架。 电煤下降拐点在2030年左右 “立足当前,我们多能互补,仍然要用好煤电,要让它做好发电的主力,同时进行清洁高效的改造,再加上二氧化碳捕捉利用和存储。”杜祥琬表示。 “新房子没有盖好,不要拆老房子。”杜祥琬说,稳步由以煤为主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这是长远的能源安全之策,也是走向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杜祥琬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化石能源还是很重要的,所以这期间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要协调互补,先立后破,构建韧性的能源体系,保证当前和长远的能源安全。 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表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中国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最关键的议题之一。 傅莎表示, “双碳”目标下,中国煤电转型方向清晰。从长期看,非化石能源需要在未来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据明显比重,煤炭消耗量应争取尽快达峰并进入下降通道。但从现实层面看,煤电仍起着重要作用。 傅莎说:“2022年新能源虽快速增长,但仍需煤电补足用电供需缺口。非化石能源的新增发电仍只能满足约四分之三的新增电力需求,意味着余下的四分之一需要常规能源补足,其中一半源自煤电。” 傅莎指出,电煤消费预计于2030年后进入下降拐点,该时期内新增电力需求将尽量由可再生能源电力满足。之后,可再生能源电力将大幅替代煤炭,预计到2060年煤炭消费量下降到约3亿吨。同时,随着电气化需求上升,未来电力需求将呈大幅上升态势,从2020-2023年的年均增速为3.8%,后续接近2%的增速,到2060年电力需求可能会达到19.3万亿千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