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多措并举促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山西省不断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助推资源型经济低碳转型发展。近日,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山西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相关部门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 《山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要以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底线,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和减排、保稳和转型的关系,合理有序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传统能源高效利用,稳妥推进新能源发展,因地制宜走好工业低碳发展之路。同时,将科技创新放在推动工业碳达峰工作的重要位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突破重大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数字化智能化赋予碳达峰新动力。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着力破除机制体制障碍,加强各项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协同性,引导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低碳转型发展内生动力。 要使工业领域稳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必不可少。对此,方案提出,要优化绿色低碳产业布局,聚焦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做强做优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产业等千亿级产业,做大做深新能源汽车、合成生物、现代医药和大健康等百亿级产业,聚焦 “六新”领域,着力打造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 同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强 “两高”项目分类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严格落实国家重点行业和区域产业准入政策,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评估项目实施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影响。 此外,方案还要求山西省合理控制重点行业产能规模。明确重点行业产能规模上限,严格落实钢铁、电解铝、水泥 (熟料)、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严控尿素、电石、烧碱等行业新增产能,新建项目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推进产能置换项目建设,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并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钢铁、建材、焦化、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协同耦合发展,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低碳发展,打造一批纵向关联、横向耦合、综合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链。 方案提出,争取到 “十四五”末,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制造体系基本构建,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达到国家设定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到 “十五五”末,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制造深入推进,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降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普遍建立,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汪黄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