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春萌
在长期粗放型发展模式下,工业经济已经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发展成果,为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也使得工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因此,各地市应当正确地认识并重视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时作出调整,面向可持续转型发展探索创新。
为此,应当更加深入地解读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便从理论层面出发,指导后续对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采取的策略予以践行的实践过程。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优先性也大幅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创新、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核心指导理念。在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指导着工业经济的高质量转型发展。
作为支柱型产业之一,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质量。通过推动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更好地响应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提升工业经济的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找到采取行之有效的推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应当优先从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和难点出发,对相关内涵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以便为后续工业经济发展的分析研究指明方向。
一方面,是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可以引入新型技术促进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从而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和治理事业的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带动工业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形成新型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是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点。一是相关技术研发应用尚不充分,二是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三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既已洞悉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曙光与难点困境,犹如航海者既望到彼岸的希望,又深知航程中的暗礁险阻,此时找准方向、破浪前行成为关键。那么,究竟如何将理论上的机遇与挑战,落地为脚踏实地的作为?
下文将聚焦于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践策略深入探究,围绕技术革新如何破冰、能源结构怎样优化、政策法规体系怎样健全等核心议题层层剖析,力求为工业经济的绿色转型、稳健续航铺就坚实之路,使之真正成为社会经济持续繁荣的强劲引擎。
引进绿色技术,促进结构性调整。在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市可以采取包含引进绿色技术促进产业结构性调整的措施,以地方实情构建完善政策体系,优化顶层设计助力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新兴信息技术提效减排在内的实践性策略,更加科学地推动可持续发展转型。在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绿色技术可以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应当重视并确保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面向相关工业企业推广增强绿色技术成果转化,促进结构性调整,为工业经济整体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技术层面的有力支持。
政策对工业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因而在推动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时,还应重视政策及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健全。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不同地市的情况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同时各地市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情况也各有不同。因此,在促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时,各地市还应基于地方实际情况审视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以便研判并出台可以鼓励工业企业主动面向可持续发展探索转型的利好政策,通过补充完善政策体系的形式提供支持。同时,还应加强对排污监测基础能力的建设,通过加强监管的行为来约束工业企业生产行为。
优化顶层设计,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提效减排。为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对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做出调整,为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制定科学的规划,通过细化转型目标、转型路径和转型具体措施的形式,更好地引导工业企业迎合可持续发展探索创新。
考虑到工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逐渐明显,还应基于本地工业经济发展态势与区域内地方政府强化协调合作的现状,共同促进区域内工业经济整体的可持续转型发展。与此同时,还应探索健全绿色市场体系的建设思路,通过加强绿色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来支持可持续发展。
在新形势下,工业经济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在促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引入并应用新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也是优质的可选项之一,各地市需要加强对当地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型技术要素介入工业经济发展过程创造条件。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赋能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通过增强过程管理的形式,智能化控制工业生产的资源能源消耗,同时优化现有的生产流程,有效地降低污染排放。
综上所述,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历来属于关键的一环,在当今国民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工业经济也应面向高质量发展探索转向。在工业经济既往的发展过程中,工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于生态环境质量,因而应当对此引起重视,推动工业经济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通过促成可持续发展赋能工业经济进一步的创新发展过程。
对此,各地市应当正视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双碳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积极影响,实事求是地予以践行。(作者单位:中共泰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