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ATF”16949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军标”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到挪威船级社工厂认证、“翠鸟认证”、铝合金产品碳足迹认证…… 近年来,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山西新材料“)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树立“资源有限、循环无限”可持续发展观,牢牢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聚焦铝冶炼固废综合利用,大力推进生态环保科研攻关,开辟出具有企业特色的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先例。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氧化铝生产危废赤泥的综合利用率达17.39%,电解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呈现出规模化运作良好发展态势,“铝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无废模式”上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名单,擦亮了国家“绿色工厂”这个“国”字荣誉,书写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中铝山西新材料是山西省首家拥有“矿山—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并配套自备发电机组的完整铝产业链的大型央企,也是一家拥有 50 年发展历程的铝工业企业。近年来,中铝山西新材料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这一宗旨,积极践行环保理念,强化生产工艺纪律,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坚持资金向环保倾斜,做到清洁生产、高效生产,投资数亿元实施了脱硫脱硝改造和锅炉超低排放等一批批环保改造项目,在助力污染防治设施更新升级的同时,实现了烟气全部达标排放,生产生活废水污水“零排放”。
中铝山西新材料加大与地方合作力度,积极投入到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固(危)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建设中,结合行业和生产特点,下大力气突破困扰企业高效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在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氧化铝工艺优化、赤泥铝灰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国产矿赤泥在煤矸石制砖、灰陶琉璃仿古砖的成功应用,仅2023年就完成赤泥综合利用量37万吨,综合利用率17.39%。国内首创烧成窑协同资源化利用生产工艺技术,成功申报二次铝灰、电解大修渣危废经营资质,资源化利用规模年可达5万吨。
中铝山西新材料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以支撑公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立足点,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打造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厚植发展核心优势。申报并成功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水平成功迈入国家研发平台行列。2023年以来,中铝山西新材料共获得国家专利局受理专利37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25件;获得专利授权16件。
在做好专项科技研究的同时,中铝山西新材料充分发挥技术创新服务生产作用,针对提产降耗的痛点、难点,成立专项攻关团队,大力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工作者们下现场、搞研究,定期组织攻关工作督办专题研讨会,研究分析生产发展趋势,制定攻关对策,提出解决措施和成熟的工艺改造方案,不断优化关键指标参数,为生产提供决策依据。2023年以来,完成了“5000吨小批量铝合金生产线”“拜耳法赤泥后加灰脱钠产业化示范”“铝电解直流电耗12300kWh/t-A1集成技术推广”等项目建设,开发新产品3项,实现科技创效3000余万元。
中铝山西新材料始终将自然生态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坚持“采治同步、应复尽复”原则,早谋划、早排查、早部署,用好用活矿山实施、矿部督导、公司监管的土地复垦机制,加强技术服务,做好技术交底,按计划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复垦进度。近年来,累计完成矿山复垦复绿1309亩,在赤泥堆场新增苗木6740棵,现场种植苗木1.5万余棵,播撒草籽520公斤。
乘攻势而上,朝夕不以为限。中铝山西新材料将在中铝集团、中铝股份及公司党委的领导下,践行和发扬“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和生力军,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向“铝”而生,为“绿”奋斗。
(杨 红 周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