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新”绿时代,如何挖掘绿色生产力的价值?

本文字数:3570

图为“新”绿时代的转型圆桌论坛。

  ■  中国工业报 刘德炳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近年来,我国着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经济发展“含绿量”明显提升。

  从企业和社会各层面的实践来看,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含绿量”如何提升增长“含金量”?建设绿色发展机制,有哪些关键点有待突破?在2024年12月28日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上,中国工业报社以“‘新’绿时代的转型”为主题举行“圆桌对话”,邀请行业重磅嘉宾进行交流探讨。

  “新”绿时代绿色生产力加速形成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202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这为我国加快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绿色生产力指明方向、提供遵循。随着“新”绿时代的来临,企业正围绕新质生产力加速构建绿色生产力。

  江苏省盐城市企业家协会会长、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第一书记王子纯表示,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绿色,因为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而科技创新,正是绿色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因此,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绿色环保为重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这是新质生产力的要义。

  他表示,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始终秉持“绿色化就是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公司于2022年投入2800万元,建成6兆瓦光伏电站,每年生产清洁能源70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5000多吨。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兼首席品牌官张秀伟指出,新质生产力聚焦创新驱动,追求高效、低碳、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与绿色生产力的内涵高度契合。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重庆顺泰铁塔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董广金表示,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首先在基本特征上,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强调摆脱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通过绿色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同时,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这些特征正是绿色生产力所追求的目标。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往往伴随着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千年舟集团执行总经理田茂华表示,作为一家建材企业,千年舟在建设绿色生产力方面,首先明确了“双碳”目标,其次构建了“六绿”的组织体系,包括绿色产品、绿色管理、绿色供应、绿色技术等作为支撑,然后进行技术迭代以及内部的人才培养、产学研的合作,再构建智能制造体系等,最终通过营销端呈现出来,充分让消费者感知到、体验到千年舟建材的绿色魅力。

  深圳东风环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双表示,作为央企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汽车装备生产制造商,公司的成立正是为了助力政府打造无废城市、绿色城市,公司也是全国第一个发明移动式压缩垃圾箱和移动式压缩垃圾车的东风系企业。基于新质生产力技术引领,并通过多年迭代,公司在绿色能源、绿色材料、绿色产线、绿色终端产品、绿色的智慧环卫平台、绿色城市运营以及再生资源全产业链上,不断取得突破和提升,打造了东风环境平台,帮助城市做环境治理,提升政府的管理效能,为新质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融合提供更便捷的环境。

  “含绿量”全面提升“含金量”

  张秀伟表示,2024年,协鑫集团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方面实现了超过50%的高速增长。在协鑫集团总部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逾万家企业的水电供应皆源自协鑫的绿色电力,园区内半数照明灯具依靠协鑫绿电点亮,这一绿色发展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彰显了协鑫在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中的积极贡献与卓越成效,也为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范例。

  董广金表示,对于通过“含绿量”提升“含金量”,重庆顺泰的思考和经验是,立足一个平台,发挥两大优势,激活三个机制,落实一个保障。一个平台即数智化平台,两个优势即智能制造生产优势和绿色用能优势,三个机制即绿色供应链机制、科技创新机制、人才引用育留机制,一个保障即党建引领保障。重庆顺泰立足于自身特色,围绕构造技术引领力,谋划输电铁塔新材料、新产品、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研究方向,统筹配置资源,切实提升企业发展“含金量”。

  王子纯表示,对企业而言, 首先要增强全体员工绿色发展的意识。培育绿色低碳文化,构建绿色低碳的管理模式,在绿色产品、绿色工艺、绿色物流、绿色环保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拓展绿色发展的新空间。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不懈的努力,2023年成功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行列,2024年又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企业的“含绿量”还能在更多层面提升“含金量”。

  田茂华表示,企业的含绿量和含金量之间有很重要的关联,绿色发展推动企业向上向善发展。在向上方面,绿色发展的效益一是技术的驱动,二是成本的降低,三是运营效率的提升,通过绿色发展的加持,可以让企业更加良性运作,更可持续发展。在向善方面,这能引导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千年舟构建了“六绿”体系,从人才、材料等角度探索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产品赋予的绿色文化,消费者可以更好的感知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传承性,引导更多人注重绿色发展。

  胡双表示,通过新质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的改革,帮助政府提升整个城市的治理工具水平,从以前传统的燃油车辆到现在的LNG,电能,无人驾驶,飞行汽车以及无人机,通过更多元的生产工具和管理工具帮助政府提升管理效能。同时利用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帮助政府改善对生产管理工具的协同效果,提升政府绿色无废城市运营能力。

  贝恩公司全球副合伙人高加贝表示,绿色生产力在企业降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有利于营造社会和谐度,提升城市治理发展水平,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加紧全面绿色转型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

  绿色发展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王子纯建议,一是要在绿色转型的思想认识突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要要坚持向绿而立,向新而行,向好而进;二是要在科技创新的技术瓶颈上突破,要有越难做的事件越值得做的思想, 要攻坚克难、千方百计突破技术瓶颈; 三是对高耗能的设备坚决淘汰。要严格按照国家公布的淘汰机电设备目录和设备能效标准,对高耗能的机电设备一律淘汰更新。

  王子纯表示,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投入1380万元,更新淘汰陈旧设备550台套;2024年又投入1200万元,更新淘汰陈旧设备33台套。同时,公司不断加大绿色产品的研发投入,最近三年的研发经费投入占到销售总额的4.1%,2023年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4件,2024年又有5件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累计获得国家授权的专利256件。

  田茂华表示,第一,加强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和文化双重推动的新质生产力,要凝聚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加强机制建设、标准化建设、知识产权建设、体系建设。第三,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包括国内外的交流、行业内的交流、跨行业的交流,更好推动大家共享科技成果,共同推动绿色发展。

  高加贝表示,数字化绿色化已成为大势所趋。现在企业都在研究数字化和AI怎样变革业务模式,更好降本增效,能够更好参与竞争。与此同时,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而中国正站在这场变革的前沿,企业家更关注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看,新质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握住这一点,将会迎来发展良机。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工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闻热线电话:010-674106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10661 广告招商电话:010-67410642
举报邮箱:jubao@cinn.cn   投稿邮箱:zbs@cinn.cn   服务邮箱:fuwu@cinn.cn
中国工业报社
微信公众号
中国工业报特别报道 07“新”绿时代,如何挖掘绿色生产力的价值? 2025-01-06 2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