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张楠
作为我国民族日化领军企业,创建于1994年的立白科技集团,坚持以“振兴民族大日化”为己任,以“世界名牌 百年立白”为远景,持续引领民族日化行业勇毅前行。
2024年12月28日,在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上,立白科技集团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滨作了题为《以创“新”之力 引领日化产业升级》的主旨演讲。他表示,科技的创新是工业发展的引擎,是推动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力量,而向“新”则是展现了工业在科技引领下不断革新、持续进步的发展方向。本次论坛以“科技引领,工业向‘新’”为主题,与当前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高度契合。
结合自身实践与经验,陈泽滨与大家分享了立白科技集团如何结合创新的力量引领日化产业升级,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引领高企业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增强企业创新积极性制度机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
陈泽滨表示,民族日化品牌的崛起不仅是企业的追求,更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我们开始深入的思考立白为振兴民族大日化作出的贡献,以及如何可以更进一步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推进中国日化产业的整体提升和国际的竞争力。”
30年来,立白科技集团始终坚持以创新引领高质量的发展,以诚信和责任为本,不断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为我们广大的消费者提供健康和安全便利的产品,解决他们生活日常的烦恼。” 陈泽滨说道,经过30年的努力,立白发展为营收超200多亿元的企业,迄今为止我们为国家贡献超15亿元的税收,累计公益捐赠超5亿元。
多维度赋能产业协同增效
如今,大日化产业向“新”而行的同时,也应看到,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阵痛”。上游供应商业务拓展速度缓慢,敏捷柔性供应不足;中游品牌企业资源整合效率低下,消费者触达不深入;下游渠道商盈利能力持续走低,新兴渠道层出不穷。整体表现出了产业中的供需各方信息不对称、协同效率低、生产要素配置失衡等显著特点。
面对产业链的复杂挑战,立白科技集团提出了全方位的创新赋能战略。“我们将通过推动产业生态创新、科技赋能、品牌管理等多维度路径,提升整个产业的协同效率和创新能力。” 陈泽滨坚定地说。
立白科技集团通过日化智云平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研产供销”一站式赋能服务,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在上游,平台聚集产业资源,完善供应体系,实现资源高效配置,降本增效;中游则通过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双轮驱动,提升企业资源整合效率;下游则利用多渠道优势,为渠道商提供精准营销和数字化工具,提高商业效能。全链路高效协同打破了信息壁垒,为生态伙伴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全链路的服务解决方案。
陈泽滨介绍,目前,日化智云平台已有超6万用户,汇聚6000多家产业链伙伴,实现营收超30亿元,GMV突破60亿元,实现了与产业伙伴的资源共享和生态共赢。
数字化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绿色发展已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立白科技集团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信科技创新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赋能合作伙伴、带动整个产业进步的关键路径。”陈泽滨介绍,在绿色产品研发上,立白科技集团持续聚焦行业关键低碳技术,推动创新技术在产品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通过这些创新,立白科技集团荣获《绿色设计产品》139项,占行业比例46.96%,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减碳约1.2万吨。
为推动企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立白科技集团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经过多年努力,集团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陈泽滨介绍,企业数字化工作平台已将数字化产品覆盖到90%的业务全价值链,有效促进全渠道“降本增效”。集团打造了数字化办公平台,实现了跨组织、跨部门的在线互联;开发了数略云平台,可实时同步营销、供应链、财务、人力等环节数据,实时洞察企业经营状况;构建了全渠道营销数字化管理平台,能够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实现供需共振;搭建了智能一体化的供应链数字化平台,成功实现了“智能制造、网络协同“数据共享、业务互通”“成本下降、效益提升”和“智能物流、高度集成”的目标。
数字化不仅能够提升企业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业务模式创新,缩短日化产业中研产供销全场景的效率。
立白科技集团推出了日化智云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为大日化产业链客户提供研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覆盖供应链数字产品、生产制造管理、营销推广平台等专业服务,全方位满足日化中小企业多种应用场景,全面提升产业协同、生产制造和营销推广效率。陈泽滨表示,“期待通过这个平台,带动全产业链实现共赢,推动整个行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共创共享,共融共生,迈向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