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工业报社于2024年12月28日在北京成功主办以“科技引领 工业向‘新’”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
华为中国政企智能制造系统部解决方案发言人在论坛上分享了《筑智能根基,赢数智未来》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华为是一家强研发属性的制造型企业,既有To B业务,如5G、网络、云、存储、计算,也有终端To C业务,业务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一个业务庞大、复杂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华为从1998年启动IPD流程变革,于2014年开始真正的数字化转型,进行数据联接、数据治理、数据安全等工作,在2018年启动人工智能升级战略,把AI智能化引入到了研产供销服的各个领域中。因此,华为公司源于制造,更懂制造。
在研发方面,通过广泛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和全自动编写代码,将软件版本开发周期大幅缩短;在生产方面,通过大模型技术和数据治理,清洗并训练了市场订单数据、研发代码、仓储物流数据和产线设备数据等全流程所需数据,大大提高了工厂敏捷性、效率和生产力;在物流供应方面,AI的应用可以实现保障供应、降低存货成本、满足生产均衡的综合最优解决方案。
基于20多年的自身实践,华为认为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需要战略引领落地。主要包括三个核心观点:
第一,战略是根本。数字化转型本质是为战略服务的,所以企业的战略才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而非由技术来驱动,数智化转型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构建高质量的竞争力。
第二, 数据是基础。数字化转型需要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科学治理,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
第三, 智能化是方向。在作业数字化、平台数字化方面,都需要借助AI技术,通过自动决策、自动执行来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效率。
华为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包含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可信体系建设、数字化转型咨询、数字化人才培养和企业数字化应用建设。
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华为联合伙伴共同发布了制造行业智能体架构,包括智能感知、智能联接、智能底座、智能平台、AI大模型和智能应用六层。其中AI大模型是制造行业的大脑,ICT基础设施智能化是制造行业的中枢,研产供销服场景化方案是制造行业的四肢。华为希望能够通过此智能体架构,帮助企业快速获得数字化、智能化能力,让数智制造百花齐放。
目前算力本身就是刚需,再加之智能化的浪潮,整个算力的增长是爆发性的,尤其是智能化的算力,华为通过“鲲鹏+昇腾”重构计算产业,构筑企业智能升级算力底座。
在人才培养方面,华为也在积极投入。人才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华为希望通过以应用为牵引,以技术为支撑,为制造行业的数智化转型积累充足的人才储备。华为的人才储备面向八类人群,从制造企业管理者一直到运维人员、生态伙伴,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规划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打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技术三大人才培养体系。据悉,华为最近三年为整个中国制造企业和高校培养的数字化人才超过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