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长宝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数字技术拓宽了教学渠道,使思政课突破传统课堂局限。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覆盖面。同时,智能化、大数据等技术助力其精准教学,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此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使思政课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沉浸感和参与度,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数字技术还赋能课程资源共享,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智慧教学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普及,推动教育公平。并且,数字技术能够优化思政课评价体系,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习行为数据提高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和科学性,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因此,数字技术的赋能不仅创新了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也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互动性和实效性,对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优化数字化资源。优化数字化资源是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教师要整合多方优质资源,依托国家、地方及高校的数字教学平台,构建涵盖文本、视频、音频、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思政课程资源库,以此实现资源多样化,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覆盖面。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现有资源进行智能化分类、精准推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以此增强教学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教师要加强与社会优质资源的联动,共建共享高质量的思政教育资源,使课堂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课程的现实感染力。同时,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自主开发符合新时代学生特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互动性。不但如此,学校要完善资源更新和管理机制,定期对思政课程的数字化资源进行迭代优化,确保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时效性,从而为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混合式教学。推动混合式教学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混合式教学将线上与线下、传统教学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学平台提供线上微课、数字化教材、互动资源等,延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应用线上互动课堂、虚拟仿真技术等数字工具,使思政课教学更加生动、沉浸和直观,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在线上学习的基础上,让线下课堂更加聚焦讨论交流、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强化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深度。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精准度。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让更多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思政教育。高校思政课通过推动混合式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作者单位: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