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能力 以安全生产要素把关准入门槛
稿件来源:本报讯
核心提示 安全生产是工业永久的话题。工业转型升级,安全生产是路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大规模的资源开采和工业化生产也使得安全生产问题日益突出。安全生产问题与能源、环境问题一样,成为制约中国快速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关键因素。 “十二五”期间,如何有效解决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安全生产问题,从而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科学发展的目标,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2011~2015年)》 (以下简称 《规划》)在总体部署“十二五”期间工业安全生产时提出,到 “十二五”末期,我国要实现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目标,加强安全生产源头预防,提高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十一五”时期,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和持续好转的态势,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均持续下降,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状况也得到普遍改善。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我国事故总量的基数比较大,所以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很严峻。 因此,不仅在前些年安全形势危重时期,即使在现在相对比较平稳的时期,企业本质安全问题也需要时时关注。大的问题要关注,细小的问题也不能放过。 安全生产要素纳入准入门槛 《规划》提出,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目标,不仅需要全面改善工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形成较完善的工业行业安全生产指导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而且需要将一批安全保障差、职业危害严重的生产企业和落后产能淘汰出局。 具体来说,实施安全保障提升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抓好源头和预防。源头的治理,首先要从标准入手。 《规划》指出,应当制定工业行业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并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跟踪评价制度,加大对工业行业有关安全生产标准的宣贯实施和执行。 除此以外,建立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准入制度也是当务之急。 《规划》将安全生产、职业健康防护纳入企业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标准中,并将安全生产、职业健康防护作为制定完善行业准入制度、行业发展规划的基本要素,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行业安全生产准入要求,提升了行业准入门槛。 在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方面, 《规划》明确,及时将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修订完善到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中,并依法予以强制性淘汰。 信息技术助力装备升级 作为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工业中化工企业所占比重大,高危行业增长迅速,由此带来工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行业准入、安全标准不够完善,安全专用技术装备相对滞后等问题。 因此,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利用信息化成果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升级换代,不仅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实施安全保障提升工作的本质要求。 《规划》提出,在装备升级换代方面,要通过制订安全生产技术装备企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起安全产业培育园区,通过推进一批示范工程、支撑平台和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和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研发、推广的投入力度,进而加快安全生产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产业集中度。 在平台建设方面,建立安全生产重大科技成果研发、试验等技术支撑平台,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参与共建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对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安全装置装备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检验作用。 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危险作业场所中,大力推广人机隔离、远程遥控操作、灾害监测预警等安全生产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在促进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中,重点指导推进一批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示范推广项目,引导和推动安全生产信息化服务机构建设,形成若干专业化的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建立示范基地聚集高危行业 自2009年起,工信部组织开展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至今已有三批共185家工业园区成为国家级示范基地。三年来,示范基地自身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已经成为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抓手。 因此,示范基地的安全生产工作,不仅直接关系着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且还有着为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树立标杆的效应。所以,抓好示范基地的安全生产,显得格外重要。 《规划》明确,提高示范基地安全生产保障工作,首先要在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按照产业集聚和节约用地原则,统筹区域环境容量、安全容量和公共设施的合理、有序规划,规范区域产业转移政策。 在上述原则和政策的框架下,重点做好石化化工、冶金有色等行业的发展布局规划,规范新建石化化工企业统一在化工园区建设,将高安全风险、高环境风险和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搬迁进入化工园区。 此外,积极培育企业安全生产服务市场,也是积极推动安全生产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重要内容。 (本报记者 任奕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