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炼钢生产的顺行,马钢第三钢轧总厂维护职工当好设备保姆,伴随标准化作业的深入推进,逐步提高保产服务质量,满足生产需要。图为该厂职工正在抢修行车吊钩。 (陈 刚 葛承姝 杨 东 摄影报道)
近年来,马钢三钢轧总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标挖潜降本增效上,把依靠技术进步作为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的突破口,寻求新的降本点,拓展新的降本空间,坚持把技术创新活动渗透到对标挖潜降本增效的方方面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面对当前钢铁市场利润的日趋“萎缩”,该厂意识到仅靠单一的管理手段是不够的。要想有新的进步,就必须充分依靠技术创新。对标挖潜初期,他们通过加强管理,降本增效比较显著。但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降本难度越来越大,空间越来越小。
为此,该厂在强化科学管理的同时,针对拓宽降本空间,寻求增效新途径,全面发动,全力推进,全员参与,围绕调整品种、改善指标、节能降耗等降本增效主题,建立起职工创新创效平台,掀起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热潮。深化以炉机轧为核心的“对标”活动和劳动竞赛。通过各层面的 “比、算”和对标,强化了职工成本观念、效益观念和市场意识,使职工认识到产品无市场、无效益,企业就会亏损。
与此同时,广泛发动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建立议案帮扶激励机制,促进合理化建议的快速实施和转化。针对生产难点、降本热点、关键工序、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该厂上下联动,建立了由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参与的技术攻关网络,对攻关项目的立项、实施、监督和检查严格把关。为调动岗位职工参与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考核指标和针对性措施逐级分解细化到工序、岗位,与每一名职工的奖金分配直接挂钩,使广大职工主动参与到成本控制分析,查摆问题缘由、制定措施对策中,明确挖潜对象和目标,进一步激发岗位职工创效新活力。
作为钢、轧一体化生产模式,成本 “大头”在炼钢环节,在构成炼钢工序成本中,钢铁料消耗又占整个成本的80%左右,以当前原料价格和现有产能估算,吨钢钢铁料消耗每降低1kg,每年大约能节约成本近1000万元。
此外,其他关键工序工艺进一步优化。在炼钢辅料方面,通过系统梳理,大力推进低价替代工作,在三座机械化竖窑全面推广使用化工废弃物焦丁作为燃料,年节省石灰生产成本达600多万元;通过对转炉挡渣进行攻关,力争将挡渣合格率提高到93%,减少转炉下渣,提高合金收得率;通过开展在线喂线工作改造,使纯钙线收得率从20%提高到25%以上。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大H型钢和棒材生产线应用穿水冷却工艺,双双实现年降本近千万元。棒材生产线通过负偏差轧制工艺,多增加成品材收得量3万多吨。
在优化工艺设计实现降本增效方面,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保证质量不 “过剩”和最 “简”工艺。先后对出口拉丝用10B08钢种、汽车大梁用钢种,优化冶炼设计,使吨钢成本降低100元。
对马钢三钢轧总厂而言,高速线材独领风骚、H型钢一支独秀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如今,国内H型钢生产线多达40余条,高速线材供远大于求。面对市场份额的减少,利润空间的压缩,该厂积极实施产销联动,通过与市场有效对接,实现产品优化升级,提高 “拳头”产品市场比例,明确产品开发方向,并与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质量、降本增效主题紧密结合,在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中,增加新的效益。
(张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