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高压技术在系统分析、工程设计、施工调试、主设备研制等多项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实际应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图为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设现场。 (资料图片)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电力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发展历史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显著提高。
2002~2012年,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十年之中,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发电装机容量位列世界第二,长期困扰我国的电力供应不足矛盾得到缓解,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资源配置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电力工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在2002年前后,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与此相伴,全国电力需求增长迅猛,曾一度出现电力供应短缺状况,而在2003年、2004年,这种趋势逐渐发展成全国性、持续性缺电局面。
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电力行业坚持平稳较快发展理念,不断增加电力投入,全国电力装机连续跨越6亿、7亿、8亿、9亿、10亿千瓦大关,年均增长13.22%。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已经得到基本缓解。
据统计,2011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9041万千瓦,2011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0.56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2.31亿千瓦 (包括抽水蓄能1836万千瓦),火电7.65亿千瓦,核电1257万千瓦,并网风电4505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14万千瓦。
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电力供应能力总体较为充裕,除局部地区受电煤供应紧张、水库来水偏枯等随机性因素影响,出现个别时段电力供应偏紧外,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个别省区略有富余。
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国电网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电网电压等级不断提升,特高压从无到有,750千伏基本成网,各级电网发展协调推进。2011年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为48.03万千米、21.99亿千伏安。
近年来,在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用电水平也明显提高。2011年底,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69万亿千瓦时,消费需求依然旺盛。
电源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
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电力工业坚持积极发展水电、核电、风电等绿色发电,加大小火电机组关停力度,加快水电、煤电等大型电源基地的开发建设,电源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我国绿色发电比重进一步提高。2011年年底,全国水电、核电、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9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的比重达到27.5%,
近年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多年翻倍增长,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包括水电、核电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在内的绿色发电装机容量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24.2%,上升到2010年的26.7%。
值得一提的是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稳步提高。据统计,为落实国家 “上大压小”政策,加快小火电机组关停,“十一五”期间我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超过7000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国家 “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任务。另据统计,2009年底,全国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比重达到65.2%,建成投产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21台,为此我国成为世界拥有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火电平均单机容量由2005年的5.68万千瓦提高到2010年的10.5万千瓦。
地区布局进一步优化。西部和北部能源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电装机增速下降。2006~2009年,我国能源资源丰富的西北、华中、华北地区的装机容量分别增长了63%、45%、42%,而原本装机主要区域华东地区仅增长24%,电源地区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明显提高
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电力行业统筹推进特高压、跨大区电网、区域和省级电网主网架、城乡配电网建设,电网结构得到改善,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和 “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不断提高。
跨大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提高。在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设和投产了西北华中直流背靠背联网、东北华北直流背靠背联网、 (四川)德阳~(陕西)宝鸡±500千伏直流、宁 (夏)东 (部)~山东±660千伏直流、 (内蒙古)呼盟~辽宁±500千伏直流、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等一批跨区电网工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取得重大突破,晋东南~(湖北)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顺利投产,并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超过一年,云 (南)广 (东)、 (四川)向 (家坝)上 (海)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产,(四川)锦屏~(江苏)苏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开工建设。2011年底,全国完成跨区送电量1680亿千瓦时,与2005年底相比,增长超过50%。
目前,各网省主网架结构得到加强与完善。华北、华东、华中、东北电网500、220千伏电网协调发展。西北电网750千伏主网架初步形成。南方电网建成贵广第二回±500千伏直流、 (贵州)施秉~(广东)贤令山500千伏交流等跨省电网工程,建成海南~广东500千伏交流海底电缆,实现海南与主网联网。
此外,城乡电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城乡电网供电能力显著增强,供电可靠率大大提高。城市和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分别从2005年的99.766%和99.393%提高到2009年的99.896%和99.694%。
自主装备制造能力显著提升
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国发电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和突破,在机组容量、参数、效率、环保性能、节水等技术指标上不断突破和提高。
我国在智能电网的理论研究及清洁能源接入等领域取得一大批成果,总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超超临界机组广泛应用,大型空冷、循环流化床、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得到推广。世界上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发电机组宁夏灵武电厂投产,世界上首台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四川白马电厂安装建设,全球最大的捕集能力为每年12万吨的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在上海石洞口二厂投运,华能天津IGCC电站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发电设备自主研发成果斐然。世界上首批4台AP1000核电机组已经全面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我国自主开发的首台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全范围模拟机在福建宁德核电站正式投入使用;国内首台自主研发并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5兆瓦风电机组正式出厂;首座10兆瓦光热发电试验示范项目已经开工。
更为值得骄傲的是,我国特高压技术在系统分析、工程设计、施工调试、主设备研制等多项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实际应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先进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直流输电、灵活交流输电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塔双回、紧凑型线路、大截面耐热导线、大容量变压器、钢管塔等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具备了全套特高压设备制造能力,在世界电网科技领域实现了 “中国创造”和 “中国引领”。
此外,70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实现国产化,大坝施工、大型水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等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风电、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通过引进和吸收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报记者 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