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东方自主开发,百折不回创佳绩
东方电气集团也是30万千瓦、60万千瓦火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引进的单位之一,但是在安排考核机组的研制任务时,一机部、水利电力部安排了上海承担30万千瓦、哈尔滨承担60万千瓦考核机组的研制,没有安排东方电气集团的任务。东方电气集团所属的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机厂、东方锅炉厂,克服种种困难,坚持自主开发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的30万千瓦火电机组,书写了一段东方传奇故事。
中途生变,叫停研制。早在引进30万千瓦、60万千瓦火电设备技术之前的1974年,一机部和水利电力部就决定依靠国内力量自主研制60万千瓦火电设备。在两部召开的初步设计审查会议上,明确东方锅炉厂、东方汽轮机厂和东方电机厂,在开展60万千瓦火电机组制造任务之前,先试制并生产3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既作为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中间试验机组,又作为自主研发并可批量生产的大型火电机组。东方电气集团各厂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广泛合作,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打响了一场研制3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战役,走过了艰苦曲折的历程。为确保汽轮机采用的1米长叶片性能,东方汽轮机厂在与外单位合作进行了叶身型线气动试验后,自力更生在厂内建设了长叶片动态振动试验台,进行实物叶片振动频率试验和叶根强度试验;建设了大型轴承试验台,进行了全尺寸的大型轴承试验;建造了大容量汽轮机总装试车台,用于对整机进行热态试验。东方电机厂和东方锅炉厂也各自开展了大量科学研制工作。正当研制工作在艰难困苦中突破一个个难题时,国家批准引进30万千瓦、60万千瓦火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并于1981年2月和3月间批准生效。这时,一机部要求东方电气集团停止试制工作,水利电力部也表示不再安排依托工程接纳东方型试制机组。
峰回路转,起死回生。在得到两部叫停30万千瓦机组研制指令后,东方电气集团职工反响强烈,不甘心坐失机遇并让辛勤取得的成果付之东流,在东方汽轮机厂丁一厂长的带领下,一方面继续开展30万千瓦机组的研制工作,另一方面不断进京向两部呼吁,反映继续推进研制工作的必要性。经多方说服争取,两部同意对其研制的30万千瓦火电机组进行复审。参与审查的专家充分肯定了东方型机组的创新工作,建议继续进行试制并早日确定依托工程。最后,两部领导尊重专家复审的意见而予以放行。
解决运输难题,东方电机创新技术。东方电机厂研制的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按常规计算,有些大件运输会受到出川铁路、公路的隧道和桥梁的限制。为解决这一难题,设计人员想尽办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将机组外形尺寸控制在相当于2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的规模上下,攻克了 “个头小、出力大”的难题。他们提出 “新结构、新技术”的高要求,采用了多项新技术,进行了多次激振试验,进行定子端部整体屏蔽,将耐压试验电压提高到4万多伏等。正是因为采取了创新设计,东方型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才顺利通过沿途隧道桥梁,落户山东黄台电厂,并于1987年11月成功投运,运行情况良好,得到各方好评。
抓住机遇一搏,东方锅炉厂创新上马。电站锅炉具有独特的自身特点,在确定定点之前,无法根据煤种等客观条件开展具体的设计工作,因此东方锅炉厂30万千瓦电站锅炉的研制迟迟未能开展实质性工作。同时,制造一台30万千瓦电站锅炉需用1.15万吨钢材,其中进口钢材达4500吨左右,即40%的钢材要靠进口。而钢材由国家统一调拨,国内钢材由定点供应,进口钢材要上级批准。不经国家批准,锅炉的试制工作是难以深入开展的。在两部叫停研制工作不久,国家批准山东邹县电厂建设4台 (套)30万千瓦燃煤机组的坑口电厂。东方锅炉厂抓住这一机遇,千方百计挤进了于1981年11月在济南召开的初步设计审查会,以 “亚临界、中间再热、自然循环、单炉膛、1000吨/时燃煤锅筒锅炉”的优势,赢得了电力主管部门和邹县电厂的信任,终于解决了依托工程问题,有了东方型30万千瓦电站锅炉落户的基地。1985年12月,东方型30万千瓦电站锅炉在山东邹县电厂胜利投运。该投运机组正好是当年全国完成年装机500万千瓦的最后一台(套)机组。东方锅炉厂自主创新研制的这台自然循环30万千瓦机组的锅炉,于1988年获得国家质量奖金奖、198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此后,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机厂、东方锅炉厂又将自主开发的技术与引进技术相融合,进行了3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优化设计,开始了该型机组的批量生产。至2000年年底,东方型30万千瓦火电机组共生产了71台 (套)。
自主开发的东方型30万千瓦汽轮机采用冲动式技术,而引进西屋公司技术的30万千瓦汽轮机则是采用反动式技术。在当时,冲动式和反动式技术是汽轮机中两种不同的技术流派,不同技术流派的共存,相互竞争和促进,进而取两种技术的长处,创新融合,推动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博采众长、不断前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