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难求进 安徽淮北全力保企业稳运行
今年前7个月,安徽省淮北市累计完成产值934.5亿元,同比增长13.1%;增加值298.59亿元,同比增长8.5%。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增长,1~7月,全市146家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以及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87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28.7%,增速位居全省第7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1~7月,实现增加值57.1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居全省第四位。 淮北市是如何保持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淮北市委书记肖超英。 保企业稳运行促发展 中国工业报:淮北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全力保企业,稳运行,促发展。请您谈谈淮北工业如何克难求进,保持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肖超英: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打造 “精良产业”、建设 “精致淮北”的工作要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狠抓扶企政策举措,全力保企业稳运行促发展,全市工业经济克难求进,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下一步,我市将紧盯全年目标,突出主要工作,强化工作举措,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全面完成全年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突出抓好帮联服务。加大扶企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力度,用足用好省30条和市46条扶企稳增政策措施,加快兑现 “五缓三降两补贴”、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帮助企业渡难关。扎实推进 “干部帮联企业,打造精良产业”活动, “一企一策”、点对点帮联。加大融资项目推介力度,发挥好网上金融超市作用,努力缓解企业贷款难题。 其次突出抓好企业培育。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82条措施,围绕创业、企业和产业三个核心,最大限度地放宽创业条件,降低创业成本,落实税费减免、财政贴息、注册资本货币 “零首付”等创业扶持政策,重点解决贷款难和难贷款、招工难和难就业、用地难和集约难突出矛盾,引导更多的社会成员兴办经济实体;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战略投资者来淮投资兴业,全年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6%,占全市GDP的42%以上;实缴税金增长16%;新增个体工商户15000户、私营企业1600户。 第三突出抓好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大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攻关、技术改造、 “两化”融合、 “绿色增长”、品牌创建5个 “推进计划”,加快打造 “精良产业”。 民营经济多业并举竞相发展 中国工业报:近年来淮北加快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多业并举,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请您谈谈淮北是如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肖超英:一是总量加速扩张。近五年来,全市累计新增民营企业3000多户,新增个体工商户45000多户。 二是实力明显增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636户,比2007年增加443户(2007年统计口径按年产值500万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95%,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口子酒业、华孚色纺、安徽宝迪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我市经济发展重要力量。 三是技术不断进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0%;全市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中,民营企业占78.9%;全市5个 “中国驰名商标”均为民营企业获得,全市获得 “安徽省著名商标”58个,其中民营企业40个,占69%,口子酒业等民营企业先后起草或参与起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共9项。 四是贡献逐步提升。全市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已经由2007年的37.5%提高到2012年的41%。2012年,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实缴税金占全市税收44%,新增从业人员7万人。可以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始终注重发挥 “六大作用”,加大全民创业力度,大力促进 “凤还巢”,不断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 首先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一是完善扶持政策。制定出台 《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的通知》、 《关于聚焦转型攻坚力推创业富民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类专项资金5亿元,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减轻企业负担。对认定的困难企业,实行 “五缓四降两补贴”;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按下限标准收取,年约减少各项收费9000万元,有力助推了企业发展。 其次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推动民营企业快上规模。深入实施 “万千百十”工程,扎实开展微小民营企业培育年活动,启动实施“百亿口子”行动计划,分类扶持培育民营企业上规模、上台阶,培育出了以口子酒业为代表的一批大企业。另一方面,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攻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今年以来,民营企业申报国家 “86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省自主创新重点科研项目16项,23家企业申请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个产品被评为省级重点新产品,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11个。 第三注重发挥干部的表率作用。坚持市级领导抓产业、县级干部帮企业、全体干部促创业,在全市开展 “干部帮联企业,打造精良产业”行动。 在转型中谋发展 中国工业报:淮北市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强化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 肖超英: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向多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煤电与非煤电产业两个 “千亿板块”,构建富有特色、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延伸煤、提升煤、转化煤,推动煤炭资源精深加工,加快煤焦化、煤电材、煤焦电铸一体化发展,到2017年,力争煤电产业板块年产值突破1200亿元。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到2017年,力争食品、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和新型建材四大非煤产业板块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加快培育铝基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若干百亿元以上新兴产业。打造皖北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争创中国食品名城。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是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进程。企业是发展之基,创业是富民之源。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加快致富。着力营造 “崇尚创业、鼓励干事、褒奖成功、包容失败”的创业环境,建立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全民参与、充满活力的新型创业机制,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浓厚氛围。全面激活民间资本,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努力把淮北打造成为皖北乃至中原经济区最适宜创业的城市之一。(本报记者 安再祥 通讯员 高鹏展 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