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平台建设 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宋显珠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我们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抓手 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数字经济新蓝海。一是丰富资源要素。平台利用数字孪生等技术加快构建赛博空间,拓宽数据来源渠道,优化新型生产要素供给。二是拓展发展空间。平台通过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孕育新型发展动能。三是变革发展范式。平台的深入应用有助于引领创新协作、生产组织、商业运营等方式转变,加快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 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产业竞争新焦点。一是助力复工复产。二是加快拉动内需。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复杂,其推广应用将有效拉动内需,进而带动经济增长。三是推动价值跃升。随着平台在企业中的深度应用,将加快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增强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工业互联网平台明晰企业转型新路径。一是研发设计协同化。二是生产制造智能化。三是服务链条延伸化。制造企业可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服务化转型,提高服务质量。 工作进展和成效 平台创新体系持续完善。一是平台规模扩大。截至目前,双跨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已达到69万台、工业协议兼容数达到125个、工业模型数突破1110个。二是平台应用深化。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渗透包括工程机械、钢铁、石化等30余个行业。三是平台安全保障。已建设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安全监测体系,服务9万多家工业企业、13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预警处置能力。 数据赋能体系加速健全。一是数据采集能力提高。随着平台的部署应用,制造业设备数字化改造升级速度加快,数据采集能力明显提高。二是数据传输能力提高。工业企业内外网体系持续健全,不断满足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网络性能要求。三是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新技术融合应用日益深入,全方位提高制造资源配置效率。 融合技术应用持续深化。一是完善两化融合标准体系,累计发布5项国家标准和1项国际标准。二是持续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引导超过16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三是组织试点示范,共遴选195个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240个服务型制造、305个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项目。 创新发展生态初步形成。一是制造业“双创”水平提升,遴选403家制造业 “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80%。二是创新体验中心布局。三是打造标杆平台,全国目前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70个。 下一步工作建议 坚持政策引领,完善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一是推动出台政策文件,着力破除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问题。二是研究制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三是研制发布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等系列标准。 聚焦平台建设,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一是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遴选,培育形成一批可复用可推广的平台解决方案。二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稳步实施,加快建立相互嵌套、集成创新的平台体系。三是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支持平台体验中心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平台由点及线到面应用普及。 深化融合应用,提升数据多层次赋能作用。一是围绕工业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工业企业上云等领域,持续组织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制造业 “双创”平台、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二是汇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三是推广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 (DCMM)国家标准,以贯标评估引导工业企业切实提升数据管理能力。 强化生态培育,打造产业健康发展大环境。一是充分利用创业板、科创板等政策机制推动工业互联网产融结合创新发展,营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创业投资环境。二是持续推进 “新工科”建设,加快建立工业互联网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机制。三是组织召开工业互联网 “双创”大赛、深度行等活动,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