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直融,迎来三重利好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左宗鑫 融资难、融资贵是不少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之一。该如何破解这道难题?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发布 《关于开展 “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这对广大中小企业尤其是瞄准直融市场的专精特新企业来说,无疑是迎来了三重利好。 筹建直融分层管理后备企业库 《通知》提出,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立 “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对接协作机制,持续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和可得性,加大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力度。 《通知》提出,要优化上市培育策略,助力对接资本市场。各地工信主管部门摸排链上中小微企业上市意愿、经营情况等,建立上市企业后备库,实现批量纳入、分层管理、动态调整、精准服务。联合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等专业机构,对入库企业进行批量 “诊断”,研判企业上市、挂牌成熟度,协助企业找准板块定位,实施 “靶向”改进。 证监会市场监管二部主任王建平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稳走实走深。在维护市场稳定的前提下,优化审核机制,强化中介机构作用,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和监管透明度,发挥好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功能,畅通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渠道。同时,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挂牌、在北交所上市,稳步提升北交所市场活跃度,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 筹建区域性专精特新专板 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李妍分析,自2020年至2023年,平均单个企业在资本市场IPO融资金额从7亿多元逐步上升至目前接近10亿元。未来,工信部和人民银行还将继续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助力中小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获得 “金融活水”。 与上述金融战略一脉相承的是,日前出台的 《通知》提出要鼓励私募股权及与之相应的区域专板市场发展。 《通知》指出,完善股权投资策略,激发专精特新企业。鼓励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等结合自身特长参与对接活动,加快培养投资产业思维、完善产业投资策略,重点为链上中小微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融通创新、协同攻关等提供融资支持,激发涌现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通知》还提出,要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高质量建设 “专精特新”专板,鼓励基于区域性股权市场打造属地化直接融资服务基地,着力提升专板服务能力。推动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参与上市培育工作,根据企业发展阶段提供差异化服务,协助中小微企业更好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规划完善金融增信与担保服务机制 在助推直融市场加速发展的同时,国家也在规划完善融资增信和担保服务。 《通知》提出,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针对重点产业链,开展批量担保业务合作,减少重复尽调,提高担保效率,合理厘定担保费率,为链上小微企业批量化融资增信。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省级再担保机构加大为链上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提供再担保的力度,落实银担分险比例要求。 《通知》提出,要选择重点产业链,推动建立 “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常态化对接协作机制,邀请各类金融机构参与融资促进行动;金融机构在自愿自主、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对接链上中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有序提供专业金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