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圣锦 唐伟尧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迅猛崛起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结构。在这一历史性变革中,职业教育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对促进就业创业与技术进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应对新时期新挑战的有效途径,更为新时代人才培养开辟了广阔空间,在经济转型与社会进步中起到关键作用。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立德树人、深化改革、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这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展现了未来愿景。
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教育法治保障的现实挑战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尽管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但在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时,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仍显得相对滞后和不够系统。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针对数字经济领域中涌现的新兴职业和技能培训,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使得相关政策无法有效指导职业教育的实践。其次,对于线上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认证体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问题,现行规定尚显不够明确,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这些不足之处导致职业教育在法治保障方面的力度不足,影响了其发展质量与效率。因此,亟须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全面评估与修订,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需求,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基础。
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尚显薄弱。职业教育的法治保障需要各级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然而,目前各主体在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建设方面明显滞后。具体而言,一些职业院校对依法治校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完善的法律顾问制度,校规校纪的制定往往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这直接影响了学校的管理与教育质量。此外,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也显得相对薄弱,导致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争议等问题的频繁发生。这不仅损害了合作双方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因此,亟须加强各主体的法治教育与培训,提升其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确保在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能有效遵循法律规范,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形态和内容日益丰富,然而,这一过程也带来了日益突出的教育权益保护问题。例如,在线职业教育平台的兴起虽然为学员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大量有关个人数据与隐私保护的挑战。如何确保学员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在职业培训的过程中,学员的受教育权和劳动权益保障等问题时有发生,具体表现为学员在接受培训时的权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或是在就业过程中面临不公正待遇。这些问题反映出现有的权益保护机制难以满足现实需求,无法有效应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情况。因此,亟须对职业教育领域的权益保护机制进行全面审视与完善,以确保学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应对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教育法治保障挑战的策略
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针对数字经济时代的独特特点,迫切需要加快修订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以形成一个系统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在法律内容方面,应着重加强对数字经济新兴职业的法律规范,明确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在线教育的认证体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领域的法律规定。此外,为了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还需强化落实和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的落实落地。这不仅能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也将促进各方主体的合作与共赢,为培养适应数字经济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升各主体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各级政府应积极加强职业教育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使法律意识成为全民的共识。职业院校则需加大力度,强化依法治校的建设,完善校规校纪,并健全法律顾问制度,以提升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法治素养,从而营造一个法治氛围浓厚的教育环境。此外,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必须增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作过程的合法合规,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也应积极增强法律意识,学习并掌握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可以构建起一个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法治保障体系,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健全职业教育权益保护机制。在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教育的权益保护亟须在法律层面上得到强化。首先,必须完善在线教育平台的法律监管体系,特别是加强对个人数据与隐私的保护,以防止数据的滥用和泄露。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相关法律法规应明确要求教育平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学员的隐私和数据安全。其次,建立健全职业培训的法律保障机制,确保学员在培训过程中享有充分的受教育权和劳动权益。这包括制订明确的法律条款,规范培训机构的行为,保障学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最后,应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纠纷调解和仲裁机构,以便及时高效地处理和解决职业教育相关的纠纷。这些机构不仅可以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争议解决服务,还能有效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职业教育法治环境,为学员和相关主体提供坚实的权益保障。
(龙圣锦系甘肃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政法大学数字经济法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唐伟尧系甘肃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