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博雄
作为21世纪以来最具革命性的高新技术,人工智能不仅蕴含着推动文明进程的新动能,更带来了重塑全球格局的新变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战略眼光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领航定向。
革命要素:人工智能的本质与定位
何为人工智能?牛津大学教授斯图尔特·罗素将其定义为“使智能体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目标的能力”。作为活跃在社会各领域的深度技术驱动力,人工智能具备完成解构各种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潜能,日益升华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素。
党和国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始终有着清醒的战略认识,始终将人工智能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布局,将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列入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目标。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确立“三步走”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党的一系列部署,既包含技术激励、人才培养,又涵盖创新引导、伦理防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占领世界人工智能技术高地的坚强决心与强大执行力。
赋能焕新:人工智能引发的深刻变革
为何人工智能得到如此重视?答案在于人工智能的影响不仅在于工业效率的跃迁,更在于新时代各领域实践中获得创造转化。
其一,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AI通过重塑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指数型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无用成本。智能算法能够有效打通供需端信息壁垒,精准分析市场变化趋势,使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在技术创新维度,机器学习的强大算力能够超越一定范围的人类认知界限,使技术迭代从“试错积累”向“算法涌现”升级,为新的可能性留足预期,让经济发展获得更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其二,为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人工智能能够在构建智慧城市、促进智慧治理的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例如,依托中国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治安防控体系通过智能感知系统升级为全域动态监测体系,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的质变。但需注意,技术治理不能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公民隐私权、算法偏见、算法黑箱等问题也凸显了对于智能社会治理体系制度完善的进一步需要。这要求AI技术应用需以习近平总书记“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的理念为指引,始终坚持技术的人本主义导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其三,为文化教育构建新范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人工智能是移动的海量知识库,也是强大的智能学习助手,能够作为每个人随身的数字导师存在,它使普遍化的个性教育学习成为可能。公共教育平台使优质课程覆盖1.5亿乡村学生,故宫博物院运用AI修复技术让文物“活起来”等,都是AI教育的生动案例。在构建智能化教育体系的同时,需注意AI创作的技术依赖对人自主思考能力的冲击,以及由此衍生的学术危机和理性危机,人文创造精神始终是人类与AI的明显分野。
应然与必然:完善党的人工智能领导理论体系
中国把握AI发展主动权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人工智能作为文明角力、大国博弈的国之重器,不仅面临着与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态势,更需要统筹国内资源抢占先机。面对美国对华芯片管制、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等困境,中国需要强大的战略定力。唯有中国共产党作为有长期意识、丰富经验的执政党,能够统筹安全与发展、效率与公平等复杂因素,突破资本主义制度下难以实现的藩篱,而完善党的人工智能领导理论也成为技术革命给予党的时代课题。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引领。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掀起促进发展的潮汐,另一方面如果为资本逻辑主导,也会蜕变为加深贫富差距、算法鸿沟的潘多拉魔盒。因此必要的监管和引导需要明确技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是技术异化对人民主体性的侵蚀或算法垄断对于价值观极化的催动,都要求党在领导AI产业发展时明确技术的普惠性原则,避免成为单纯的资本增值工具,确保人工智能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轨道前行。
第二,加强新型举国体制的顶层设计。人工智能的复杂性,要求政策顶层设计的全面性与实际性,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集中与放活之间寻找最优解,既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攻克尖端技术的“硬骨头”,解决先发封锁的坏局面,又激活市场变化的敏锐触角,培育能够自主研发的“独角兽”,抢占欧美垄断市场,让各种创新要素充分涌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选择、社会协同的多元发展格局。
第三,创新参与全球治理的文明范式。最新人工智能的产品和服务始终面向全球各地的使用者,这要求党的领导理论体系不仅要立足中国,同时需要放眼世界,争取全球AI产业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在价值论层面,发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构建和谐、公平、开放、包容的全球治理话语体系。不同于西方“技术霸权”思维,中国经过漫长的积累,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丰富的成就后依旧保持包容共享、公平开放的人工智能发展观,积极参与AI国际新秩序构建,贡献东方智慧。
站在技术革命的“奇点”时刻,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人工智能的考卷上书写着东方答案。历史的车轮执着向前,每个文明都从技术的进步中深深受益。技术的理性汪洋,永远需要人文的价值守护;创新的浪潮汹涌,终究要靠制度的堤坝护航。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