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静静
化工产品,即通过化学手段改变物质构成或合成的新物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其应用范畴已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保持较高的化工产品品质水准成为关键。因此,化工产品质量检测便成了重点关注对象,任何一款化工产品能否流入市场并符合标准,均需依靠针对性的检测鉴定来判定。
当下,化工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逐步趋于成熟,其相关检测标准变得更为严苛,这给产品质量打下稳固根基。但是,研究与实践表明,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原料品质以及所采用的检测仪器等要素,均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要想提升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的准确率及效率,保障产品质量,需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制订专门的应对方案。于是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探究,既是时代发展提出的必然需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大环境之下的一项必要任务。
原材料因素对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化工产品研发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质量检测领域仍呈现粗放式管理特征,整体检测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化工原料具有独特性质,其储存与运输过程面临较大挑战。部分企业对检测环节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原材料在储运过程中出现损耗、损坏甚至泄漏等问题,对人身安全及环境平衡构成潜在威胁。针对上述问题,亟待加强原材料质量管控,并通过全流程风险防范措施实现优化。在质量检验环节,应着重对采购、运输及仓储三大核心阶段实施精确把控;在采购环节,企业需严谨评估供应商资质,确保从合法合规渠道采购原料,并细致核查相关合格证明文件;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行业标准执行操作流程,同时优化包装技术以减少货损风险;在仓储管理方面,则要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制定具体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以此保障原材料品质的稳定性与功能完整性。
检测人员因素对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的影响与应对策略。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影响。在开展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时,若工作人员存在业务能力不足、理论知识陈旧、不熟悉产品具体检测标准等情况,就可能导致工作人员仅凭个人工作习惯随意操作,不遵守工作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而使产品最终检测结果与实际质量状况不符,严重影响工作推进;或者在检测过程中,未能及时记录检测所得的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信息,无法保障产品最终质量检测的可靠性。
当前,化工产品检测工作面临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企业应明确界定检测人员的职责范围,强化各环节的精细化管控,并完善质量追溯体系以防范责任推诿现象;可通过聘请行业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同时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协助员工掌握操作要领并优化流程,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应重视岗位技能培训效果的评估,通过专题研讨、短期实训等方式促进经验分享与能力提升,推动团队整体素质的持续改进;应当周期性地开展针对化工产品质量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训与教育活动,增强其在实务工作中的敬业精神与严谨态度,并倡导其积极向同行及上级请教,以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检测基础知识普及、理论技能培训及相关政策宣导,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对检测工作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同时设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员工在规范操作下勇于创新;通过分析因检测失误导致严重后果的实际案例,深化其对岗位职责重要性的理解,推动工作人员自觉遵循规范化操作流程。
检测技术因素对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的影响与应对策略,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的各技术环节紧密关联、相互影响,直接决定检测结果。实际检测中,易受外部环境、时间、空间等因素干扰。具体体现为:检测技术方法需符合标准,涵盖环境、规范等要求;需综合管控技术所需的环境条件,若忽视安全因素或未隔离相邻不相容区域,易干扰检测结果准确性。因此,企业需加强检测技术研发,在检测中引入先进技术,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实际创新现有技术;同时,针对不同产品特性研发专项检测技术,以提升检测精准度。
检测设备因素对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检测设备精度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设备精度不足易导致测量误差和误判,长期使用导致的性能下降也会降低检测准确性。设备校准与维护是维持精度的关键,定期校准可纠正偏差,清洁仪器、更换部件等维护措施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引入新技术设备则能提升检测精度。因此,企业应当依照相关设备的操作指南去制订并落实一套完整的养护和校准方案,定时对检测设备加以养护并实施校准。
化工产品质量检测关乎产品最终质量,若检测有问题,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会威胁消费者人身安全与社会稳定。因此,企业要研究影响因素、制定解决策略,加强原材料管理,提升人员专业素养,研发检测技术,规范设备操作,消除不利因素,提升检测水平。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性项目“神农架地产开口箭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ZY2025L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