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效领跑冲刺百亿目标 沭阳规划建设全国首家智能针织产业园
■ 中国工业报实习记者 李锋白 “未来针织看智能,智能针织看沭阳”。12月12日,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召开的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六届第三次理事会暨沭阳智能制造·转型发展研讨会上,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喊出这一口号。 在我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作为县域综合实力连续五年跻身 “全国百强县”行列、连续两届入选工信部评选的 “全国工业百强县”,沭阳县提出的 “未来针织看智能,智能针织看沭阳”这一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工业大县在新时代谋求发展动能转换的思路和抉择,不仅切中了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体现了沭阳在针织行业的发展决心和着力点。 作为阶段性成果,在本次大会上,沭阳经济开发区分别与浙江长兴璐美纳公司、福建达丽集团、江苏品智纺织有限公司、沭阳安正信有限公司和沭阳盛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额度达10亿元、5亿元、2亿元、1.5亿元、1.5亿元的投资协议。 智能制造贯穿未来发展 在经历2015~2016年连续两年的低速增长后,我国针织行业今年发展增速出现明显回升,质效改善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针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同比增长6.6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58%。 在总体发展稳健、增速提升的发展格局中, “质效领跑”成为针织行业的突出特点,这其中自然不乏科技创新的贡献。 当前,针织行业转型发展已进入深水区,需要集聚更广泛的创新要素,顺应新经济、新技术及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把握新零售、消费升级给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针对针织行业的发展前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做了七个方面的预测:结构上,行业调整深入推进,内需有望成为拉动行业发展增长极;方向上,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推进,智能制造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生产上,引入 “互联网+”,加大加快自动化生产流程及管理水平的建设步伐;产品上,加大新型针织品的开发力度,迎合消费者对高档针织服饰产品的诉求,创造满足中国中产阶级对高端服饰需求的市场空间;动力上,创新不断驱动行业纵深向发展,科技进步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附加值上,坚定文化自信,用优质品牌引领时尚,适应国内消费升级,建设中国针织自己的民族品牌;责任导向上,人才培育和可持续发展仍然是行业不可逃避的话题。 在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张佩华看来,无论是服用针织产品,还是功能用针织产品,智能都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智能纺织材料将可以感知和处理各种信息和状态,实现智能变色、智能调温、自修复和形状记忆等功能。据张佩华介绍, 《高品质热湿舒适纺织品制备关键技术》已被列入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目前,包括东华大学在内的一批院校和纺织企业正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以期建立高品质热湿舒适纺织品核心加工技术体系,服务于纺织产业智能制造的应用。 本次大会的参会代表也普遍认为,在创新驱动和跨界融合下,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针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针织产业向着价值链高端和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沭阳的冲刺 正是认准了针织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沭阳选择我国纺织产业中最具活力与发展潜力之一的针织产业,率先规划建设全国首个“智能针织产业园”,瞄准 “未来针织靠智能,智能针织看沭阳”的发展定位,力争利用5~10年时间,将产业园打造成百亿级针织品生产基地。 为此,沭阳正在铆足劲冲刺。沭阳冲刺的起点还是比较高的,其客观有利条件便是沭阳已经形成了雄厚的纺织服装产业基础。 宿迁市市长李荣锦表示,纺织服装产业是宿迁市四大特色产业之一,近三年,纺织服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达10%,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736.6亿元,位居各行业之首。今年1~10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5.8亿元,增长11%。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436家,纺织服装行业就业人数超过9万人,熟练纺织工人4万余人,专业技术人员2100余人,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作为苏北惟一一家落户县级城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沭阳经济开发区已经创建了包覆纱、宽幅遮光面料、国家墙布及窗帘等3个国家级生产基地。据沭阳县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石敬峰介绍,沭阳经济开发区在纺织服装领域已发展三大板块:一是以月源、嘉德、邦源为重点的包覆纱板块,全国相关行业标准和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基本上由沭阳包覆纱协会领衔企业制定;二是以腾盛、苏锦昌、新东旭为重点的家纺板块;三是以西南智能纺织、欧博新材料、西西智能针织的智能针织板块。这些板块叠加,使沭阳纺织产业具备了从机械装备—纺丝—加弹—织造—印染—成衣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纺织产业集群。 为了打造成百亿级针织品生产基地,沭阳县委县政府在排污、建设用地、行政审批、财政扶持、信贷担保、帮办服务等诸多方面,均采取措施为企业保驾护航。 据了解,沭阳先后投入运行4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3万吨;实施土地增减挂钩、万顷良田、同一村庄布局调整等工程。近四年,全县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都在3000亩以上,特别是今年更是首次突破万亩,达到10443亩,确保每一个落户沭阳的工业企业都有足够的用地空间,并且执行6.4万元/亩的工业用地挂牌底价。在财政扶持上增强针对性,今年以来,沭阳经开区已累计兑现1.2亿元真金白银,直接拨付到企业的现金账户。 在社会大众的传统认识里,纺织行业是一个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行业,不过沭阳的决策层并不这么看。虽然要全力把针织品生产基地打造成百亿级规模,但沭阳在方向上并不盲目,而是把纺织产业定位为高技术产业,紧紧围绕智能制造,优选入驻企业,打造绿色、科技的产业园区。据了解,已经入驻沭阳经开区的纺织服装企业基本上都实现了自动化和数字化生产,其中6家企业还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沭阳针织产业的发展获得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的认可。在本次大会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把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认定为 “全国针织行业示范园区”。同时,双方还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共同推进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