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理论·智库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为制造业产业链注入韧性

本文字数:2002

  ■  刘一书 许素青

  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不确定性因素剧增的背景下,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渗透至制造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其注入强大韧性。

  本文主要探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从政府、企业等多主体视角探讨其实现路径,旨在揭示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产业链转型升级、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策略,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重塑产业链生态 

  赋能生产环节柔性化改造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制造业产业链从传统的线性模式向网络化、生态化转变。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要打破企业边界,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连接,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协同作业。例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能与零部件供应商、物流服务商等实时交互生产进度、库存水平、物流配送等信息,供应商可依据整车厂排产计划精准调整零部件生产与配送节奏,有效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的生产中断,极大增强产业链应对需求波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数字平台汇聚海量数据,为企业挖掘用户需求、开展精准创新提供支撑。

  不仅如此,数字经济还可以助力制造业生产环节实现柔性化生产,这是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核心要素。先进制造技术如 3D 打印、数控加工中心等,结合数字化设计软件,企业能够快速切换生产不同规格、型号产品,轻松应对多品种、小批量订单需求。例如,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企业引入数字化柔性生产线后,可根据客户定制化要求即时调整工艺参数,同一生产线既能生产大型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又能快速切换生产精密医疗器械组件,极大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或个性化市场需求冲击时,确保产业链持续稳定产出。同时,数字孪生技术创建虚拟工厂模型,实时模拟生产过程,提前预警设备故障、工艺偏差等问题,企业可提前采取措施修复,降低停工停产风险,保障产业链生产连续性。

  强化供应链精准协同 

  助力创新体系高效运转

  在供应链管理层面,数字经济发挥着关键作用。借助物联网技术,原材料、零部件等在供应链各环节实现可视化追踪,企业能精准掌握货物位置、状态信息。如电子制造产业,通过在芯片、电路板等关键物料上附着物联网传感器,企业要实时监控物料运输全程,确保能准时交付,避免因物料短缺引发的生产停滞。

  区块链技术赋能供应链金融,为上下游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特性,金融机构能够精准评估中小企业信用,放心提供融资支持,确保供应链资金链稳定,助力产业链整体抵御金融风险冲击,维持稳健运营。

  数字经济点燃制造业创新引擎,驱动产业链创新升级。开放式创新平台汇聚产学研各方资源,企业借助线上协同研发工具,与高校、科研机构跨地域、跨领域合作,加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半导体产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利用云计算超算能力模拟芯片设计、测试流程,大幅缩短研发周期,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增强产业链在全球竞争格局下的抗风险韧性。

  大数据、人工智能辅助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管理,通过分析市场趋势、竞品动态,精准定位创新方向,确保研发投入产出高效转化,持续为产业链注入创新活力,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不同主体主导 

  多重角度发力

  首先是认政府为主体。政府层面,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 5G 网络全域覆盖、数据中心算力提升,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筑牢根基;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鼓励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资金补贴;构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联合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定向培养既懂制造业工艺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是企业为主体。企业自身要树立数字化转型战略思维,制定契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路线图,循序渐进推进数字化升级;加强数据治理,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数据资产合理运用;积极参与行业数字平台建设,融入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携手提升产业链韧性,在全球产业竞争的舞台上稳健前行。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产业链深度融合,正开启一场重塑产业格局、提升产业韧性的深刻变革。通过各方协同发力,充分挖掘数字经济潜力,制造业产业链必将在未来复杂多变的经济浪潮中,展现强大韧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铸就坚实产业基石。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课题:2025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数字经济提升陕西省制造业供应链韧性的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编号:2025YB0185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工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闻热线电话:010-674106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10661 广告招商电话:010-67410642
举报邮箱:jubao@cinn.cn   投稿邮箱:zbs@cinn.cn   服务邮箱:fuwu@cinn.cn
中国工业报社
微信公众号
中国工业报理论·智库 17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为制造业产业链注入韧性 2025-01-06 2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