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12月28日,由中国工业报社主办,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等支持,中工融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丝路光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文宏出席论坛并致辞。
张文宏表示,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约占全国工业的22%,占装备制造业三分之二,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发展、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性地位,强调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型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我国机械工业迈上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张文宏指出。
张文宏介绍,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势头不断巩固,2024年前三季度GDP为94.97万亿元,同比增长4.8%。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2024年中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发展平稳。14个大行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万亿元,保持增长的数不大,但是保持了正增长,利润总额压力较大;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5.3%,近两年平均增速12.7%,高于全社会和制造业水平;完成了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8600亿美元,同比增长6%。
“这些数据,特别是近两个月的数据表明政策措施落地的效果是明显的,行业发展成果是显著的,但是面临的挑战仍然存在。”张文宏强调。
张文宏表示,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科技引领,工业向‘新’”,对于机械工业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强链补链、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的措施综合施策,进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机械行业和制造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话题,张文宏提出,要促进创新驱动规模化应用。
一是重视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创新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核心地位。这包括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等。
二是坚持强基础补短板。机械工业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标准为引领,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在工业母机、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打造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三是加快产业升级。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动产业数字化;另一方面,完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针对低端过剩产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逐步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