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思想·理论

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究

本文字数:3460

  ■  李妮娜  贾晓强

  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育、远程教学等多种形式,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把城乡、区域及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缩小。数字技术可以促进个性化学习,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按照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出精准且有差异的学习方案,实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可运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教学资源管理、智能评测及教学改进等相关事务,这既能提升教学质量,又能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亦促进了终身学习,让学习摆脱时间、地点的局限,使教育从封闭格局转变为开放格局,推动社会整体学习能力进阶。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教育信息化水平,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加速了教育现代化进程,协助其打造智慧教育体系。

  构建智慧校园

  构建智慧校园是实现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智慧校园凭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师生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及管理环境。构建智慧校园,学校要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可以创建智能教育云平台,保障教育资源能够被高效整合与共享;可以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学校整体的管理效率,优化教学服务体系;可以建设智慧教室,引入交互式白板、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以此打造具有沉浸式效果的课堂,增强教学互动性及趣味性;可以搭建数字化资源库,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智能推荐,为教师备课、授课提供智能辅助,带动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智慧校园的构建还需要促进教育管理方式的智能化,推动教学、教务、校园生活等环节的深度信息化改造。学校可以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学监测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表现等进行精准分析,助力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测评,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实时反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此外,构建智慧校园还需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隐私保护,避免信息泄露的风险。政府和学校应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促进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在线教育

  推进在线教育是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推进在线教育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学习方式。学校要构建完善的在线教育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学校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智能化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可访问的课程资源;学校可以优化在线教育模式,结合直播授课、录播课程、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习体验和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在线教育平台,实现智能推荐、自动答疑、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功能,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提升。同时,推进在线教育需要完善配套的管理和支持体系,确保线上教学的质量与公平性。为此,教育部门应加强在线教育政策引导,制定标准化的课程体系与评价机制,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不低于传统教学;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掌握在线教学技巧,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当地政府要保障偏远农村地区学生的学习机会,通过提供硬件设备、优化网络条件等方式,推动教育公平。此外,发展在线教育还需要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学生信息不被滥用或泄露。只有通过多方协同合作,以此形成高效、可持续的在线教育生态,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习方式的创新。

  优化数字资源

  优化数字资源是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丰富学习内容,促进个性化学习。为优化数字资源,学校需要构建高质量的数字教育资源库(涵盖各学科课程、教学视频、电子教材、虚拟实验、AI互动学习工具等内容),为教师备课、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学校要注重权威性、系统性和适用性,确保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育需求。同时,学校需要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使优质资源能够跨区域、跨校流通,缩小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此外,学校可以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个性化推荐,帮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精准获取适合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为优化数字资源,还需要完善数字资源的应用和管理体系,以确保资源能够高效服务于教学。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使用数字资源,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并建立数字资源的动态更新机制,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适应性;要加强数字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制定资源分类、存储、检索、评价等相关标准,以此提高资源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数字资源的监管,确保资源的安全性和合法性,避免低质量或不适宜的内容影响教学。只有通过优化数字资源建设和管理体系才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的数字化水平,为未来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促进个性化学习

  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目标就是促进个性化学习。为实现促进个性化学习目标,要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依据学生的学习特性、爱好和需求给予精准化的教学支撑。学校可以构建智能学习平台,依靠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学生的学习轨迹、知识掌握程度和行为习惯,制定展现个性的学习档案,进而为不同层级的学生推荐恰当的学习资源和课程内容。例如,外语学习者往往因学习目标、语言基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数字技术能够精准捕捉这些差异,为学生量身定制外语学习路径,就如同通过自适应学习系统自动调整教学进度一样,为有精力的学生提供挑战性任务,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强化练习,保障每个学生都能以最契合自身的形式去学习。同时,学校可采用虚拟实验、交互式学习软件、AI导师等教学新工具,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本领。个性化学习需要和多样化教学方式相结合,让学生按自己的节奏进行知识的探索,从而让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为促进个性化学习,学校还需要强化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只是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因此,教师需要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和水平,掌握个性化的教学技巧。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剖析,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协助学生不断改良学习方法。

  推动智能评测

  推动智能评测是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做法,可推动评测的科学性、精准性和高效性发展,为个性化教学给予数据支撑。智能评测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追踪,实现测评的精准性。传统的考试大多依靠纸质试卷与标准化答题,而智能评测可采用多元化的考量方式,如线上测评、即时交互检测、情景式测试等,以此全面分析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及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借助自适应测试系统设置,按照学生答题情况自动调整评测内容的难度,让其更具个性化与针对性,增强测评成效。同时,智能评测的应用可以优化评测体系,保证评测结果公平且可靠。学校可以搭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评测平台,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整合在一起,以此形成综合、多渠道的评估体系。而智能评测技术的普及,需要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让教师可灵活运用智能评测工具,并将其有效应用到教学改进中。智能评测涉及海量学生的相关数据,因而必须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制定合理的信息保护机制,杜绝出现学生隐私外泄现象。教育部门应在政策支持上进一步发力,促进智能评测技术的研发,推动其在教育教学事业中发挥更大功效,为教育现代化进程增添动力。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师教育发展中心项目“‘101计划’牵引下计算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路径”(项目编号:SJS2023YB073);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项目“技术赋能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方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WNZ2405);渭南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面向新工科的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项目编号:GJ202314);陕西省教育学会2023年度重点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研究”(项目编号:SJHZDKT202306-04);陕西省教育学会2023年度一般课题“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日语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JHYBKT2023115)。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工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闻热线电话:010-674106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10661 广告招商电话:010-67410642
举报邮箱:jubao@cinn.cn   投稿邮箱:zbs@cinn.cn   服务邮箱:fuwu@cinn.cn
中国工业报社
微信公众号
中国工业报思想·理论 15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究 2025-04-14 2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