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希凝
工业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技术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是促进文化传承以及创新发展的关键资源。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众多工业文化遗产陷入被遗忘或者荒废的艰难处境。因此,人们需要持续提高对于文化多样性以及历史记忆的重视程度,充分对工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让工业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活力。
活化工业文化遗产。工业文化遗产蕴含着特定时期的工业记忆以及文化内涵,若对其开展活化利用工作,并使其与文化创意产业相互结合,那就能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进而实现工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例如,废弃的工厂厂房可被改造成综合性文化创意园区,且该园区融合艺术展览、创意工作室、特色餐饮以及文化商店等多种功能。举例来说,旧厂房的外观可保留原本的工业风格,而内部则要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以及装修改造;可在园区里举办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邀请艺术家进驻工作室进行创作;可开设有工业主题特色的餐厅以及售卖创意产品的商店。此类综合性文化创意园区让游客在参观艺术展览、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还可品尝美食、购买纪念品,感受到工业文化与现代创意相互融合所产生的魅力。
科技赋能遗产体验。借助先进科技手段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公众更为直观地知晓工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价值。例如,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VR)与提高现实技术(AR),为公众构建沉浸式的工业文化遗产体验。某些无法实地参观的工业遗址,可借助VR技术还原其往昔的生产场景以及工艺流程等,让公众仿若身临其境地体会工业生产的壮观与艰辛。在博物馆或者展览馆里,运用AR技术,当观众用手机扫描工业文化遗产的展品或者展板时,屏幕上可呈现出更多关于该展品的详细信息、历史背景以及相关动画演示等,增添观众的互动性与参与感,让工业文化遗产以更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于公众眼前。
提升公众文化认知。公众对于工业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状况,会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传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强化教育以及宣传工作,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与文化自觉。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把与工业文化遗产相关的内容归入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编撰契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材;组织学生前往工业文化遗址实地参观(如工厂、矿山等地方),使学生亲身领略工业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借助社交媒体、电视、报纸等诸多媒体渠道,制作并传播有关工业文化遗产的纪录片、专题报道、公益广告等,呈现工业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与保护成果,提高公众对工业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
让工业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活力的重要举措包括活化利用、现代科技赋能以及加强教育宣传等。借助这些方法,工业文化遗产可重新焕发生机,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价值。展望未来,我国需要持续传承工业文化遗产,探索创新途径,深化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使其更妥善地融入现代生活之中。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